课件编号20326312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628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
  • cover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不难,但读通读透还须下功夫。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但由于接触的文言文较少,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三、教学理念 解读课程标准 立足教材之本。 吟诵为本,注重基础,品味探究,学以致用。 四、课程资源 多媒体一体机 资料助读 课件 教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六、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比较阅读法、主题探究法 八、教学安排 (一)检查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作品 (在书上做笔记)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人物资料 孙权(182-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东汉末孙权手下的将领。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吕蒙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名扬三国。杀死关羽后,吕蒙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鲁肃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他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友好关系。 3.自读课文,在文中划出并掌握以下重点字词。 卿( ) ( )涉猎 岂( ) 遂( ) 邪( ) 孰( ) (二)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依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 都推三阻四的,还自认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三)新授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复述故事或者表演话本剧,与同学分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典当博士吗?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