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38457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件(共15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1695173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学年,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学习目标】 1.了解两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 2.记忆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其措施实施的目的及影响; 3.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分析掌握其背景、目的和影响; 结合唐朝政治、军事方面的材料,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宋初吸取前朝之鉴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 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为加强边境军事力量,始派节度使领兵屯边。节度使负责辖区内的军事、民政、财政等大权。随着唐王朝控制力削弱,节度使在辖区内扩充军队,委派官吏,征收赋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节度使官职,或父子相传,或由部将拥立,中央竟无力干预。各藩镇之间,常常兵戎相见。 ———《国学知识全知道》 赵匡胤:“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故?”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①文官任知州 ②转运使统管财政 ③地方精兵编入禁军 2、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 地方 ①“二府三司” ②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①设“四监司”,监控州 ②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 3、抑制武将势力膨胀 ①”崇文抑武“,文官任枢密院长官 ②倡导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削实权(权)制钱谷(钱) 收精兵(兵) 材料1: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大有不安者。 --【南宋】叶适《水心别集》卷14《纪纲二》 唐后期中央宦官擅权; 边患危急; 藩镇林立,军人掌权,导致地方出现割据趋势,动乱频繁。 唐朝为什么不能自安?宋朝如何做到“自安”?文中“大有不安”又是指的什么? 重点问题探究 行政权 军政权 财政权 收权 分权 将节度使节制州的管理权收归中央 将资历深的节度使调任中央 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 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将地方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地 方 材料2:诸镇皆自知兵力精锐非京师之敌,莫敢有异心者。 --(宋)司马光《涑水纪闻》 “自安” “不安” 中央控制地方之军、政及财权,根除唐末以来藩镇割据之弊,强化了中央集权 地方事事须听令中央,影响行政效率;制度过于僵化,不利于地方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地方出现积贫积弱现象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自安”与“不安”? 皇帝 材料3:如此一来,宰相的权力比先前大为缩小,没有了军权、财权,形成政事堂主管政治、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的局面,三权分离,各不相知,一切都要通过皇帝。与此同时,又提高御史台、谏院等监察机关的权利和地位,可以纠察、弹劾各级官员,迫使宰相不得不屈从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台谏官。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自安” “不安” 皇权加强,有效的监察和牵制官员,以防权臣篡权。 分权过细,容易出现相互推诿效率低下局面,形成冗官冗费。谏官权重,大臣多受掣肘。 中央机构分权 “自安”与“不安”? 同时,又分设一些职能机构,如管理官员人事的流内铨、三班院、审官东院、审官西院等,分割了原属吏部和兵部的职权。又如复审刑狱的审刑院、监察汴京刑狱的纠察在京刑狱司等,分割了原属刑部的职权。还如主管朝廷礼仪的太常礼院,分割了原属礼部的职权。 兵 刑 户 礼 工 吏 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自安” “不安” 有效地抑制了武夫篡位的危险,不至于重蹈政权更换频繁的覆辙;带来了文化的繁荣。 崇文抑武的推行致使宋代后期少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