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339457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比较文言文阅读13篇(江苏专用)(含解析)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9次 大小:1444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比较,文言文
  • cover
七下语文期末复习 比较文言文阅读13篇(江苏专用) (五大题材:《爱莲说》 《活板》 《孙权劝学》 《陋室铭》 课外阅读) 题材一:《爱莲说》 一、(22-23七年级下·江苏无锡·期末)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芙蕖① (清)李渔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芙蕖自荷钱② 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④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⑤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称。②荷钱:生的荷叶,状如铜钱,故称“荷钱”。③迨(dài):及,到。④徂(cú)往,到。⑤异馥:特别的香味。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可爱者甚蕃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陶后鲜有闻 (4)宜乎众矣 (5)过而不问之秋 (6)亭亭独立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荷钱出水之日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B.乃复蒂下生蓬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C.荷叶之清香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D.摘而藏之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3.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4.理解填空。 两文同写莲,《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 的生活态度;《芙蕖》写莲的“ ”、“ ”、“可口”、“可用”,由莲的观赏价值写到 价值。 二、(22-23七年级下·江苏常州·期末)馆方在为东晋末年曾出任晋陵太守的将军殷仲堪配文时,有人建议下面两篇短文放在一起,请你运用所学参与讨论。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乙】 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①,食常五碗盘②,外无馀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③,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④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⑤存之!” (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俭:荒年。②五碗盘:古代南方一种成套食器,由一个托盘和放在其中的五只碗组成,形制较小。③率物:为人表率。④豁:放弃。⑤其:表命令、劝告的语气副词,大致可译“还是、要”。 5.下列加点字参观者可能不知其意,请你帮助注释。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辄拾以啖之 ( ) (4)亦缘其性真素 ( ) (5)勿以我受任方州 ( ) 6.下面两句文言参观者可能难以理解,请你帮助解释。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