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芳模拟卷(押题卷) 历史(一)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 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 要求。 1.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 开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 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A.重塑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 D.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2.冀州(河北)刺史部设立于汉武帝时期,但从西汉后期开始到东汉,冀州(河北)地区时而设立“刺 史”,时而设立“州牧”,所辖区域也时有变动,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表1 区城 出处 常山、真定、中山、河间、信都、清河、魏郡、巨鹿、广平、赵国 《汉书·地理志》 巨鹿、常山、中山、清河、河间、赵国、安平、魏郡、勃海 《续汉书·郡国志》 A,中央集权受到了严重威胁 B.地方机构设置较为随意 C.监察权凌驾于行政权之上 D.郡国并行体制长期存在 3.唐律注重“礼法并用”的立法思想,一方面定下“擅权”“逾制”等罪名,对所有涉及皇帝的犯罪都一 律处以重罪;同时,规定“同居相为隐”,即子孙不许告发长辈的罪行,量刑中“准五服以定罪”。由 此可知,唐律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历史(一)第1页(共8页】 ①君臣上下贵贱有等 ②维护了中央集权国家的统一 ③长幼尊卑亲疏有别 ④渗透了宽刑慎杀的仁政理念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对少数较早投附的汉族军阀、官僚家族有优待,视同“国人”,南方汉族大地 主“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而广大蒙古下层百姓,要为国家承担沉重的军 役、赋税,不少人破产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阶层间流动逐渐加速 B.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 C.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D.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显著增强 5.明清时期,山东济宁的夜市中有许多手工业产品,其大多来自家庭或者小作坊,比如榨油、木器甚 至一些铁制品或铜制品等,“这些手工业都集中在南关,规模都不大,生产与销售合二为一”。这反 映出当时 A.商品性生产经营方式灵活 B.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持续松动 C.雇佣劳动的优势日益凸显 D.朝廷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6.表2为中国近代主要港口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表(1870一1895年)(单位:%)。由此可知 表2 年份 上海 广州 天津 总计 汉口 其他 价值(1000关两) 1870 63.6 13.4 1.5 1.7 19.8 118.988 1875 55.2 11.6 2.9 4.2 26.1 138.907 1880 57.8 9.9 3.4 4.8 24.1 159.523 1885 56.4 10.5 3.3 4.9 24.9 154.413 1890 45.9 12.0 3.0 2.7 36.4 215.903 1895 52.0 10.6 4.4 1.7 31.3 323.240 A.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渐趋紧密 B.通商口岸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 C.西方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变化 D.天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7.19世纪末,一些知识分子“破二千余年之结习”,以办报开展活动。这些报刊种类繁多,有的以政治 论说为主,有的以提倡实业为主,有的偏重于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此外,这些报刊还普遍具有出 版周期短、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该做法在当时 A.推动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分化 B.为思想解放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报纸成为救亡图存主要阵地 D.调动了人民群众革命积极性 历史(一)第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