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认识倒数 义务教育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目录 教材内容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这一课时在分数乘法单元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它不仅是分数乘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更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认识倒数,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运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 认识倒数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提升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倒数概念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全面发展。 作用和地位 五年级的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整数间相乘的计算方法,这为学习倒数概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对于倒数这一新概念,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1、经历猜数、观察、交流等发现两个数的特殊关系及认识倒数的过程。 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能写一个数的倒数。 2、在认识倒数的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 倒数的意义。 了解互为倒数的含义,能写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动手操作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课堂导入 音 昱 吴 吞 杏 呆 观察,找规律。 探究新知 1 3 3 1 2 1 4 4 2 5 2 3 3 2 6 5 5 6 87 7 8 7 57 2 9 观察图中的数,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菱形中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颠倒。 计算每个菱形里面两个数的积,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1 3 3 1 2 1 4 4 2 5 2 3 3 2 6 5 5 6 87 7 8 7 57 2 9 每个菱形中的两个数分子和分母颠倒。 14 ×4=1 65 56 × =1 13 ×3=1 87 78 × =1 …… 两个数相乘的积都是1。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7 15 15 7 × =1,所以 是倒数。 7 15 判断: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7 15 是 的倒数。 15 7 15 7 是 的倒数。 7 15 1 3 3 1 2 1 4 4 2 5 2 3 3 2 6 5 5 6 87 7 8 7 57 2 9 图中的“?” 各是哪个数? 1 5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5 5 1 5 × =1 1 5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5 7 7 5 5 7 7 5 × =1 7 5 5 1 = 1 3 3 1 2 1 4 4 2 5 2 3 3 2 6 5 5 6 87 7 8 7 57 2 9 图中的“?” 各是哪个数? 1 7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7 1 7= 7 1 7 × =1 1 5 分子、分母交换位置 2 9 9 2 29 9 2 × =1 7 5 9 2 1 7 议 议 一 1的倒数是几?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1×1=1 1的倒数是1 0乘任何数都等于0,不等于1。 0没有倒数 练一练 (教材P54 T1) 1.填空。 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和( )互为倒数,8和( )互为倒数。 3 7 15 2 5 11 7 3 2 15 11 5 1 8 课堂环节四———全课总结 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提升 4 通过微课作为正式课堂的有效补充,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下时间来提高自己。 课前预学和课后作业均采用微课、在线教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知识点掌握程度等方面及时跟进指导。 六 板书设计及依据 认识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两个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单独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 7 15 是 的倒数。 15 7 15 7 是 的倒数。 7 15 板书设计依据 设计依据:力求简洁,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系统、完整、深刻的印象。 七 教学效果预测 本课的教学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