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课时备课设计 课题 2.预防近视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01 内容分析 《预防近视》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体感知环境》单元中的第二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眼睛的基本构造及常见的眼睛的疾病的基础之上,通过模拟实验和资料搜集了解近视形成的原因;并了解如何预防近视的方法,指导学生用眼卫生。 教科书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呈现问题“近视会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如何预防近视呢?”出示任务卡:搜集有关近视成因的资料。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发现身边人的近视的成因,让学生在课前就产生一种意识到保护眼睛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测测自己的视力 ”通过测量视力的活动,引导学生明确正确测量视力的方法。活动二“哪些行为容易导致近视?”教科书呈现了三组图片,分别是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书写姿势不正确、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炼钢工人戴面罩、做眼保健操,及气泡语“我还知道......”,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辨析知道容易导致近视的行为,平时要注意保护我们的眼睛。活动三 “近视的害处与预防”教科书通过模拟实验引导学生探究近视形成的原因,并用资料卡的形式呈现了近视形成的原因。教科书提出问题“怎样预防近视”并呈现了三组图片“做眼保健操”“多到户外活动”“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近视的矫正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将学习兴趣由课堂延伸到课外。 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预防近视的知识,注重用眼卫生的保护,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学会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课标分析 核心概念: 7.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p62 学习内容: 7.3人的生活习惯影响机体健康 内容要求: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业要求: 能通过测量、调查、统计,分析自身生活习惯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科学观念目标:(5-6年级)简单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科学思维目标:(5-6年级)能使用或建构模型,解释有关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探究实践目标:(5-6年级)能利用相关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并记录;应用所学科学原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装置,能进行模拟演示并简要解释。 态度责任目标:(5-6年级)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发生原因的因果兴趣;不盲从,不迷信权威,能以事实为依据,做出独立判断,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愿意调整自己的想法。 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 已知:已经初步学习视觉的产生机制,对眼睛的结构及各部分功能有了一定的认知,对眼睛的刺激反应、常见的眼病及预防有一定的了解; 未知:对视力的具体测量方法,近视的成因等有待学习。 生活经验 已知: 已经对近视有所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按时做眼保健操,但个别同学眼操不规范;班级里部分同学已经出现假性近视;大部分学生有不良的用眼习惯。 未知:对近视的害处和预防没有清晰的认识。 策略经验 已知:已经了解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未知:借助凸透镜成像,模拟近视的形成。 差异分析: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存在差别。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目标】 通过查阅资料及汇报交流活动,说出近视形成的原因、危害及导致近视的行为,列举预防近视的方法。 【科学思维目标】 通过观察眼睛成像的模拟实验的不同现象,分析成像清晰度与凸透镜凸度大小的关系,并进而归纳近视的成因。 【探究实践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凸度不同的凸透镜、纸屏、蜡烛等器材做近视成因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态度责任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和汇报交流,说出预防近视的重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