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13.《地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 2、理解地震的成因 ; 3、知道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掌握必要的防震知识。 科学探究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 2、能用简单器材做模拟地震成因实验; 3、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过程和结果; 4、能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地震成因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愿意合作交流; 2、喜欢大胆想象; 3、崇尚伟大的抗震精神,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应急自救的适应能力和临危不乱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通过搜集、查阅、整理资料和模拟实验理解地震的成因。 教学难点 理解地震的成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 学法指导: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毛巾、树枝、有关地震方面的知识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探究欲望 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个视频。(播放汶川地震视频 PPT2) 师:视频中是什么灾难造成这么大的危害? 生:地震。 师:是的。刚才同学们观看的是 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 8.0级大地震场景,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自由发言) 生 1:地震发生时的场景太可怕了。 生 2: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害。......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地震》,了解地震的奥秘。(板书课题:13、地震) 二、课前展示: 地震知识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你搜集了哪些有关地震的知识?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指名学生回答) 生 1:我想知道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生 2:地震可以预防吗?地震发生前有先兆吗? 生 3:我知道地震发生时会很危险,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怎样逃生? 生 4: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地震发生时会产生地震波,它们是纵波与横波,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传播速度快。纵波先到达地面,在震中区,人们会感到上下颠簸,接着横波到达,人们会感到左右摇晃。 (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横波与纵波图片,介绍横波与纵波的区别) 生 5: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地球上有很多地震带,地震带上很容易发生地震。(学生展示搜集到的中国与世界地震分布图) 生 6: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已经发生的地震有河北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 生 7:通过上网查询,我知道地震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地震造成的危害程度不一样。 (学生介绍地震等级分类)...... 师:同学们想知道和了解的地震知识可真多,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地震的奥秘吧。 三、活动过程 活动一:了解地震带来的危害师:下面,让我们一起了解地震带给人们的危害吧。请大家接着观看地震后的灾难场景。 1、总结归纳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和次生灾害。板书:地震危害直接灾害看视频搜集资料次生灾害看图片 2、介绍防灾减灾日的知识。 师:同学们,为了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社会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我国政府从 2009年开始,把每年的 5月 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并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教育活动。你知道 今年是第几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口号是什么?你知道今年防灾减灾宣传周的起止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活动二:硏究地震的成因 1.猜想地震成因 出示地震以后造成的岩层弯曲、岩层断裂两幅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这两幅图的岩层各有什么特点。 生 1:第一幅图中,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 生 2:第二幅图中,岩层发生了断裂。师:大家猜想一下,地下的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和断裂? 生 1:我认为与地球内部压力有关,在地球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岩层会逐步发生弯曲变形。 生 2:当地下岩层受到的力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