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3.《斜面》教学设计 【核心概念】4.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内容及要求】4.1能的形式、转移与转化5-6年级知道简单机械(杠杆、滑轮、轮轴、斜面)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斜面是学生日常生活接触最频繁的一种简单机械。台阶旁的斜坡、无障碍通道、扶手电梯都是斜面,这些事物学生习以为常。但究竟什么是斜面?为什么要用这些斜面?斜面在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学生却比较陌生。本课以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认识斜面、探究斜面能省力以及斜面的省力规律、斜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课结构遵循科学探究活动的一般步骤,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交流数据、获得发现、拓展运用这几个阶段,以观察、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认识斜面,了解斜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喜欢动手,好奇心强,对探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初步具备了深入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但由于这批五年级学生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多次线上教学,有的实验器材的使用受线上学习的约束操作不熟练;线上学习时主动探究的体验少,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也较弱。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适当放慢速度,做好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引导和动手操作的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本节课斜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局限在斜面就是斜坡直观简单的认识,对生活中斜面的作用还缺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对变形斜面认识较少,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充分激发学生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实验探究,分析数据、拓展应用,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提升对斜面的认识,并体验到 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科学观念:知道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了解斜面的结构及作用,知道坡度越小越省力。 2.科学思维:能通过整理、对比、分析数据验证自己的假设,总结斜面作用和坡度大小与斜面拉力大小的关系。 3.探究实践:能搭建坡度不同的斜面,用测力计测量拉动小车时产生的力的大小;能设计并完成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用简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并选择有效数据支持证据得出结论。 4.态度责任:对简单机械的结构、功能表现出科学探究的兴趣;愿意沟通交流,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建议,调整自己的探究思路和过程;了解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增强用科学技术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意识。 【重难点】 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并自主探究斜面省力及斜面坡度与斜面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器材准备】 ①斜面木板(三种长度 60㎝、75㎝、90㎝) ②高度木块(4厘米×10厘米×25厘米,可随意搭配高度) ③小车 ④测力计 ⑤小马达 ⑥计算器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同学们,老师从泰安来到我们肥城,发现肥城变化真大,越来越美丽,同学们的校园也非常的漂亮。在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角角落落里都有科学知识相伴。这节课就请同学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爱思考的大脑和老师一起开启今天的科学探究。同学们,你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一、情境导入,认识斜面情境创设: 今天老师来学校的路上看到有一批工人叔叔正在准备将沉重的货物搬上车。聪明的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吗? 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想到:搭建一个斜坡......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原有的认知和生活经验,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二、活动 (一):动手操作,认识斜面 1.搭建斜面:引导:你能利用老师给你准备的材料迅速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