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秋季七年级历史单元题(二) (内容范围:第三学习主题———第四学习主题) (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认真比较,四个选一(请将下列每小题最符合 出卷网题 意的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答题栏对应的位置,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是( ) A、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 B、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C、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D、大肆修建宫殿和陵墓 2、体现秦始皇在文化思想领域的专制措施是( ) A、修长城 B、焚书坑儒 C、统一文字 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汉武帝规定由国家统一铸造的货币是( ) A、半两钱 B、刀币 C、五铢钱 D、交子 4、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制机构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5、标志着西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是( ) A、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 B、汉武帝三次打败匈奴后 C、丝绸之路开通后 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后 6、如果你是西汉的一位公民,你从长安出发向西想把你的丝绸卖到欧洲去,你一定不会通过下列哪一地点( ) A、河西走廊 B、今新疆地区 C、云南省 D、翻越葱岭到西亚 7、下列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孙权 D、诸葛亮 8、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战胜曹操的最重要原因是( ) A、孙刘组成了联军 B、曹操的骄傲自满 C\孙刘联军的战术得当 D、北方战士不习水战 9、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了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 ) A、西域 B、匈奴 C、台湾 D、日本 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 B、江南的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 C、南方战乱少 D、南方的自然条件好 11、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反抗压迫 12、北魏政权是哪个民族建立的(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羌族 D、汉族 13、下列哪一项不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 A、迁都平城 B、改姓氏、提倡说汉语 C、提倡穿汉服、同汉族通婚 D、完善学校教育制度 14、最能体现孝文帝实行改革决心的措施是( ) A、使用汉语 B、改汉姓 C、与汉人通婚 D、迁都洛阳 15、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其改革的主要原因是要( ) A、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 B、让鲜卑贵族受到更好的教育 C、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 D、改变鲜卑族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现状 16、汉武帝时在都城长安创立太学,长安在 A、今陕西咸阳西 B、今陕西西安西 C、今河南安阳西 D今河南洛阳西 17、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18、电影 《赤壁下》反映的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赤壁之战。下列关于这次重大战役的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当时曹操已经基本统一了北方 B、曹操与孙权联合组成了军事同盟 C、结果以少胜多,曹军大败 D、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9、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带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20、下列关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江南有先进的生产技术 二、材料分析题 21、(10分)材料一、“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全国)大安,立号为皇帝”。 材料二、“分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