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91758

北师大版四下6.2《栽蒜苗(一)》(课件+教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4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74376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北师大,四下,栽蒜苗(一),课件,教案,单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2栽蒜苗(一)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描述:经历将实验数据画成统计图的过程,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读出条形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习内容分析:本节课教科书设计了一个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收集数据的过程,意在帮助学生对收集数据的方法能有比较丰富的体验,以利于学生将来能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教科书设计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通过交流与讨论明确整理数据的目的;第二个问题是填写小组蒜苗14天生长高度的统计表;第三个问题是根据上述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解决用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的矛盾;第四个问题是解读上述条形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3.学科核心素养分析: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体会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2.难点: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效果评价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前些天大家进行了一次实践活动———栽蒜苗,这是几位同学传给我的图片。课件出示: 师:你们的蒜苗长的怎么样了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说说。师:大家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栽蒜苗”的实践活动,还按要求记录了一些数据。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些数据来研究一下与“栽蒜苗”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课题:栽蒜苗(一) 通过交流,检查学生实践活动的成果,借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积极性与欲望,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表扬。 探究新知 任务一:讨论如何整理数据师:14天前我们栽的蒜苗生长得如何呢?请大家分小组交流一下蒜苗的生长情况。学生分组交流,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你准备如何整理数据?学生1:可以把每个人栽的蒜苗长了有多高放在一起看看。 学生2:还可以把蒜苗从第1天到第14天的生长记录情况放在一起。师:这么多数据放在一起,如果想看你们小组内谁栽的蒜苗长得高,应该怎么办?学生:可以把组内每人最后一天的数据放在一起。师:请将组内同学记录的蒜苗14天后的高度填入统计表中。课件出示:学生分组完成统计表,师巡视并选取一组记录情况展示: 师:这是第一小组的数据,谁的蒜苗最高?学生独自观察,然后回答:第4名学生的蒜苗长得最高。师:那么谁的最矮呢?学生:第5名学生的蒜苗长得最矮。师:利用统计表的形式,我们能够很简单地看出他们这一小组谁种的蒜苗长得最高,谁种的蒜苗长得最矮。那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直观地表示蒜苗的高度呢 学生:画条形统计图。 让学生交流实验数据,经历收集、整理实验数据的过程,进而引导学生用统计表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以强化学生对统计图表的应用。 老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是否掌握本环节内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指导。 任务二:绘制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师:打开课本85页,完成条形统计图。学生尝试完成统计图,师巡视检查,发现学生出现困难提问:大家在绘制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了?学生:1格表示1厘米,不够画怎么办?师:其他小组的格子够画吗?其他小组回答:我们的也不够。师:大家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再补充格子可以吗?师:可以呀!如果不再添格子,就用现有数量的格子能表示出蒜苗的高度吗?想想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1:我用1格表示2厘米。学生2:我用1格表示3厘米。……师:你们觉得1格表示几厘米合适一些?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回答:用1格表示2厘米正好够用,而且直条也好画。师:大家听清楚了吗?请把纵轴的数据补充完整,完成条形统计图,并注意直条之间空一格。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