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394776

4.9.2 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2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8256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4.9.2,2023-2024,七年级,生物,北师大,学年
  • cover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9章第2节《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单单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注重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本课除了利用视频资源突破难点外,让孩子们通过分组互动,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难点内容的理解。在教学中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能够有效学习,在小组组建、分工合作、知识共享等方面要指导到位,还要关注青少年好学、好奇、好新、好动的心理特征。本节课在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只是进行全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处于本章的核心地位。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②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观察心脏,辩认心脏的结构,说明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③概述心脏的生理特征,认同体育运动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形成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①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②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③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教师引导、讲授,学生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探究实验后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对图片观察的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动画,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景激趣、明确目标(2分钟) 【导入】在日常生活中,人会因创伤引起出血,如擦破了皮肤,渗出少量的血液或是严重点缓慢流出暗红色的血液,但有些严重事故则会导致伤口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这是为什么呢? 【师】同学们说得对,这是因为伤及了不同种类的血管。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不同的血管。 【师】展示教学目标,今天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大家齐读。 【师】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给血液循环下一个定义,什么是血液循环?那么组成血液循环的器官有哪些呢? 【板书课题】血管和心脏 思考并尝试回答 明确学习目标 看课本并回答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产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认识人的体内有不同的血管。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预习检查,提出问题(3-5分钟) 【检查汇报】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让学生汇报课前预习结果。 【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或疑惑。 汇报课前预习结果, 提出问题或疑惑。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能力,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合作探究、释疑总结(20—25分钟) 【多媒体展示】动脉血管的图片,引导学生区分这是什么血管? 【学生】据图和预习的勾画总结动脉血管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静脉血管的图片,引导学生区分这是什么血管? 【学生】据图和预习的勾画总结静脉血管的特点。 【多媒体展示】毛细血管的图片,引导学生区分这是什么血管? 【学生】据图和预习的勾画总结毛细血管的特点。 【观看动画】观看动脉血管,毛细血管,静脉血管之间连接的动画。 【探究一问题1】:判断下列分别是哪类血管遭到破坏? 【探究活动】模拟练习止血包扎 目的要求: 模拟对不同类型出血现象进行处理,学习止血包扎的方法。 方法步骤:两人一组,相互模拟处理不同类型的出血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