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测量并计算体积》 义务教育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目录 1. 教材内容 2. 学情分析 3. 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4. 教法、学法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主要聚焦于如何测量圆柱体的尺寸(如底面直径、高等),并基于这些测量数据,利用已学的圆柱体积公式进行计算。教材可能通过实例展示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来准确获取圆柱体的各项尺寸,进而代入公式计算其体积。此外,还可能涉及一些实际应用问题,如计算水桶、饮料罐等圆柱体容器的容积。 一、教材分析 这一课时在第四单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圆柱体积公式的应用延伸,更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对圆柱体积公式的理解,提升数学运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测量并计算体积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为后续学习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几个课时的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的基本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然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测量和计算中,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仍存在一定的挑战。特别是在使用测量工具获取准确数据以及将数据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误差或操作不当。 教学目标、重难点 三、1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经历同桌合作测量、计算圆柱物体体积,交流并讨论的过程。 会测量圆柱形物体的高、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能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圆柱的体积。 能与同伴合作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获得实际测量的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三、2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会测量圆柱形物体的高、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能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圆柱的体积。 会测量圆柱形物体的高、底面直径或底面周长,能选择合适的数据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 学法: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法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教法: 分析引导、 互动式教学法 启发 探究 启发 结合学情分析 课前准备 茶叶筒、直尺、两个三角板、足够长的细绳子(同桌两人准备一套)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1 2 3 4 5 6 复习导入 求下面各圆柱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半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 3.14×3 ×5 3.14×(25.12÷3.14÷2) ×2 (2)底面周长是25.12分米,高是2分米。 探究新知 3 同桌合作: 1. 测量自己准备的茶叶筒的有关数据,计算出它的体积。 2. 说一说你测量了哪些数据,是怎样测量的,结果是什么。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要测量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 只需要沿着任意一条高,就可以测量出茶叶筒的高了。怎样测量茶叶筒的半径呢? 可以测量底面圆的直径,算出半径。 可以直接测量底面半径。 可以测量底面圆的周长,算出半径。 你觉得哪种测量方法更简便?把你们测量的数据和计算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练一练 (教材P35 T1) 1. 一段圆木(如下图),计算出它的体积。 3.14×(3÷2) ×12 =3.14×1.5 ×12 =3.14×2.25×12 =7.065×12 =84.78(dm ) 答:它的体积是84.78 dm 。 12dm 3dm 2. 一个半圆柱形的木块(如下图),求它的体积。 10cm 15cm 圆柱形的一半 3.14×(10÷2) ×15÷2 =3.14×25×15÷2 =78.5×15÷2 =1177.5÷2 =588.75(cm ) 答:它的体积是588.75cm 。 (教材P35 T2) 盘点收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 (30分钟内完成) A组P16页1题(2)(4)、3题。 B组P16页1题(1)(3)、3题。 C组P16页1题(1)(3)。 按照“双减”要求以及考虑到学生之间能力差异,采用不同层次作业的布置,这样就使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