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劳动一年级上册劳动项目四《摆碗筷》(教案) 小学劳动教案 [课程标准] 让学生学会摆碗筷,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 [教材分析] 摆碗筷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一项最基本的家务活动,通过摆碗筷的学习与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勤劳自立和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本课依据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劳动课《摆碗筷》一文,并结合课程标准要求,确定了“学习摆碗筷”为切入口,通过实践、探究、讨论等学习活动方式,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在7—8岁左右,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好动且充满了好奇心,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同时他们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在日常生活和家中接触了碗筷、勺子等餐具,对于本课所教内容有基础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能认识常见餐具的特征。但学生在探究时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帮助。 [核心素养目标] 1. 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生活的小主人。 2. 实践素养: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 劳动素养:掌握简单的家务劳动方法,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认识碗、盘、调羹等餐具;掌握摆碗筷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讨论等活动方式,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生活的小主人。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掌握摆碗筷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餐具若干套、录音带。 学生准备:了解一些有关餐具的知识、熟悉摆碗筷的动作要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同学们,你们平时在家都是谁帮你盛饭摆碗筷的啊?(妈妈)对,妈妈每天很辛苦,今天我们自己来学习摆碗筷好吗?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 2. 播放录音,展示餐具实物。 (教师一边指导学生认识碗、盘、调羹等餐具,一边要求学生仔细看上面的图案或标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实物展示与补充说明。 二、探究活动新授知识 (一)指导探究:掌握要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教师指导学生探究并掌握摆碗筷的基本要领。分层次逐步教学。 1. 学习“摆碗筷”的基本顺序。提问:你知道吃饭前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吗?(生:拿碗、盘、调羹等餐具)教师出示摆放顺序的图片或实物进行讲解。学生分小组按照自己的理解摆放顺序进行练习。(巡回指导)后展示优秀作品并加以点评。 2. 学习“摆放方法”。 (1)教师出示实物教具进行演示。 (2)学生分小组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摆放。 (3)请几组学生到前面进行演示。 (4)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摆放。 (5)教师出示正确的和错误的图片进行比较。 (6)学生强化练习并巡回指导。 (7)教师点评讲解。重点讲解“调羹”和“筷子”的摆放要领(如何放在饭碗和菜的盘子中)。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调羹和筷子从盘子里拿食物和摆放回去的过程。并提问:“调羹”和“筷子”应该怎么放?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放在饭碗的旁边。为什么不能放在饭碗里呢?引导学生回答:因为饭碗里装了菜汤或热汤,会弄脏调羹和筷子。所以要用另外一只手垫着或放在旁边。 (8)小组内互相检查摆放方法是否正确。 (9)请几组学生到前面展示并讲解他们的摆放方法。 (10)教师总结并点评。表扬正确的学生,纠正错误的学生动作。同时提出新的要求: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摆放餐具;摆放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做到有序整洁。 3. 学习“筷子架”的使用。 (1)出示实物教具“筷子架”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和标记。 (2)讲解如何将筷子放在上面。 (3)指导学生检查自己的摆放方法是否正确。 (4)巡回指导并请几组学生到前面展示讲解。 (5)点评并小结。强调要使用筷子时再取出来,用完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