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语交际 讨 论 设计说明 “讨论”是学习与研究的一种方式,是就某个问题发表意见或进行辩论的口头交流行为,从传统的会谈、商谈,到当下的“头脑风暴”,讨论一直是人们寻求卓见或达成共识的途径之一。《论语·先进》里有一则《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便是孔子组织弟子围绕“志向”开展的讨论。如今,无论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还是职场上的工作策略探讨,都要讨论。可见,学习讨论是很有必要的。 学习目标 1.了解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2.掌握讨论的特点与规则。 3.学习并运用常见的讨论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讨论的基本原则与规则。 2.引导学生在讨论中,积极且客观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工具 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萧伯纳曾经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 培根曾经说过:“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更加锋利。” 那么,什么是讨论呢 我们应该怎样讨论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 二、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什么是“讨论” 2.讨论有什么特点 3.讨论的原则和规则是什么 4.布置交流任务:某中学准备在校园中安放一些名人塑像,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为此,校学生会向同学们征求意见。(教师在展示交流过程中要进行观察和引导,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 1.“讨论”指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在生活或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就某些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寻求共识或解决问题的方法。 2.①有集中统一的议题;②有井然有序的过程;③有互动合作的交流;④有理有据,充分发言;⑤有相对一致的结论。 3.讨论的原则:紧扣议题,言无不尽,包容合作。 讨论的规则:①预先公布相关要求;②主持人要保持中立;③参与者的发言机会均等;④发言观点要明确;⑤发言时间与次数受限;⑥不同问题依次讨论;⑦就事论事,文明表达;⑧尊重发言的完整性;⑨要有批判思维;要有合作精神。 4.(1)讨论交流任务: 甲:我觉得应该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比如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司马迁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乙:你要把咱们学校变成国学馆是吧 就知道古代,古代,古代就好吗 照这么说,你干脆穿长袍来上学得了。 丙:我也觉得不能只有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我们是现代中学生,要全面发展。我觉得托尔斯泰这样的外国作家,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的塑像都可以考虑。 丁:各位,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思路打开些 不要总盯着作家、思想家、科学家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也应该在校园里占有重要的位置。 (2)展示交流: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展示。展示的内容可以包括小组内不同的观点、分析的过程及最终达成的共识等。其他小组可以进行提问或发表不同意见,这样可以促进组间的交流和互动。 甲同学的观点是要体现校园的中国味儿,观点明确,用语自然,有利于讨论进行。 乙同学直接批评指责甲同学的观点,而且表达太过情绪化,不利于讨论的有效开展。 丙同学礼貌地将话题引回到讨论的主题上,而且有观点、有理由,同时委婉地指出了甲同学意见的不足。 丁同学紧跟着丙同学强调了校园里也应放一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等名人塑像,并强调要打开思路,值得肯定。 引导学生学习讨论的相关知识。 三、学习任务二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布置交流任务。 请从以下问题中任选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整理出讨论报告,在全班展示。 (1)怎样才算是“有教养” 如何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中学生上学应不应该带手机 为什么 【提示】(1)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