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33473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课件(共14张ppt)

日期:2025-01-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38350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
  • cover
(课件网) 南安军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文天祥数年坚持抗元斗争,终于无力回天,他不得不面对国破家亡的现实。被俘后,他自杀未成,只能随元军北行。梅岭依旧,身边却没有战友陪伴,只剩下元军的脚步,何等孤独!家乡近在眼前,成为囚徒而归故里,还不如不归!山河依旧,城郭沦丧,一切都无可挽回。他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诗人以高亢的诗篇,唱出了他的爱国之志,唱出了他的“一片丹心”。 新课导入 南安军 文天祥 新课导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状元。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作者介绍 帝昺[bǐng]祥兴二年(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据点崖山被元军攻陷,宋朝灭亡。文天祥在前一年被俘北行,于五月四日出大庚岭,经南安军(治所在今江西大庚)时写下此诗。 背景简介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疏通文意 译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 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 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 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 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1.赏析“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首联略写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作者至南安军,正跨越了梅岭(大庚岭)的南北两路。 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雨”对照,显示出行程中心情的沉重。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被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悲凉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歌赏析 2.赏析“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颔联抒写这次行程悲苦、孤独、矛盾的心情。上句写行程的孤单,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说这次北行经过故乡,但身为囚徒归故里,还不如不归! 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更使得声情激荡: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歌赏析 3.赏析“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上句化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而说“山河千古在”,意思是说,宋朝的山河是永远存在的,不会被元军永远占领,言外之意是宋朝还会复兴,山河有重现之日。下句说“城郭之非”只是暂时的,意思是说,宋朝人民还要继续反抗、斗争,广大的城池不会被元军永远占据。 颈联承首联抒写悲愤,这两句对仗工整,对比中蕴含着极深厚的爱国情感。 诗歌赏析 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饿死殉国。 上句决心饿死殉国;下句引用典故(周武王伐纣灭商,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到首阳山,采薇而食,后来饿死)表明至死不降的决心。 诗人大义凛然,以死明志,付出了实际行动。表明态度之际,即开始绝食,意欲死在家乡。在绝食第五天时,即已行过家乡庐陵,没能死在家乡。又过了三天,在监护人的强迫下,只好开始进食,诗人共绝食八天。 4.赏析“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诗歌赏析 理解主旨 这首诗抒写了自己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表现出诗人誓死报国的决心,显示出崇高的民族正气。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南安军》。 课下诵读有关文天祥的生平事迹。 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主旨。 01 02 03 谢谢! 再 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