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下第五单元整体解读与教学规划 一、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这三篇文章。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人物和角色,在看待事物、解决问题时,有的对,有的错;有的先糊涂后清醒,有的先迷糊后醒悟,每一篇的情境都不一样,比如《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在第一次丢羊后没有听取街坊建议而导致了第二次丢羊,这才幡然悔悟修好了羊圈;《揠苗助长》中的农民为了使禾苗长高,违背禾苗生长规律拔苗,导致禾苗枯死;《画杨桃》中同学和老师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给了学生很大的启发;《小马过河》中的小马遇到问题后,虽然听取了不同人的建议,但是把自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后小马妈妈告诉小马,不能光听别人说,要自己动脑筋,自己去尝试,小马才顺利过了河,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能对文本内容进行意义重构,有自己的认识,是一个人阅读素养的基本体现,也是读者能从中获得熏陶和启示的基本保证。这样的要素在统编版教材中分布如下: 册序 单元 阅读训练要素 二上 三单元 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二下 五单元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三下 二单元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继二年级上册“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体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二上主要关注学生对课文的主观感受和想法,比如《玲玲的画》课后习题: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二上第三单元)到了二下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自己主观感受和想法还要客观地比较、评价故事中人物的做法,比如《画杨桃》课后题: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马过河》课后题中“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了三年级《美丽的鹿角》的课后题中“下面的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三下第二单元)体现了二下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度的一个特点。三年级文本的内容加深,出现了文言文版本的寓言故事(三下第二单元),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学生需要准确把握故事的主旨,如《陶罐和铁罐》中课后题: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三下第二单元) 本单元引导学生从故事的不同侧面谈看法,或联系实际,谈生活中类似寓言中的事例,明辨是非,加深理解,避免犯类似的错误;或从故事中的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获得不同的感受。学习实践中,要想让学生谈谈简单看法,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文章的插图和课后题中的关键词都可以用于故事的梳理。让学生梳理故事主要人物、对话、行为和后果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看法。学生学完这几篇故事,要能够将故事中的情境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综上,阅读训练要素可以细化为以下目标: 1. 阅读蕴含生活道理的古代寓言故事、现代学生生活故事、童话故事,感受从这类故事当中获得启示的乐趣。 2. 根据故事中人物的做法所产生的结果,结合人物的语言和行动,了解不同人物看待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产生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3. 将从故事中受到的启发与自己熟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分辨类似行为的对错,初步理解不同人物的想法。 “主动发表意见。一个人说完,另一个人再说。”这是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训练要素,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要积极参与讨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