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35080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20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课,词曲
  • cover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4.能够体会诗人情感,学习其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2.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冰清玉洁,晶莹玲珑,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文人骚客笔下的宠儿。在我国古典诗歌大花园里,咏雪诗无疑是格外清新靓丽的一朵。我们回顾一下咏雪的诗句。学生发言,教师补充,示例如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 二、作者简介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三、写作背景及知识链接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四、诗题解读 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天气:雪天;人物:武判官、诗人;事件:送别;线索:一天雪景的变化。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五、朗读译诗。 1.朗读正音,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结合注释疏通大义。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的蹄印。 六、整体感知 1.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雪景。(1-10句)从不同侧面咏雪。 第二部分:送别。(11-14句)宴请归客与送客出辕门时大雪奇寒的景象;(15-18句)送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送别地点是如何转换的? 明确:中军→辕门→轮台→天山 七、细读感悟 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