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48045

统编版二年级第一单元学习任务群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788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统编,二年级,第一,单元,学习,任务
  • cover
品词语之妙 探自然之秘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大自然的秘密”为主题,通过《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三篇富有趣味性的科普童话和诗歌,为学生展示自然界中的生态密码。同时,单元语文要素指向“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让学生通过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自主想象,从而走进故事情景,提升言语表达。因此,本单元从“我是科普童话演讲家”“我是动物朋友代言人”“我是自然小诗人”三个方面进行阅读与表达,在语言实践中实现语言运用,让学生在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中感受科学的魅力,丰富个体言语经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根据文本特征,通过分角色或有感情地朗读,随文识字学词,当堂书写生字词,完成相关字词句基础型习题; 2.借助课文插图,通过完成导学任务单,梳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的故事脉络,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并以举行班级科普故事会的形式来展示,同时链接阅读《企鹅寄冰》,感受科普童话的趣味性; 3.通过品读课文重点句段,发现表示动作的词语之妙用,体会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来说句子; 4.运用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动物外形、习性、本领中的一两个方面,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朋友的有趣之处。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介绍,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能礼貌地提问; 5.品读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当堂熟读成诵。朗读表达相结合,创编趣味科普儿歌。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根据文本特征,通过分角色或有感情地朗读,随文识字学词,当堂书写生字词,完成相关字词句基础型习题; 借助课文插图,通过完成导学任务单,梳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的故事脉络,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并以举行班级科普故事会的形式来展示,同时链接阅读《企鹅寄冰》,感受科普童话的趣味性; 运用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语,抓住动物外形、习性、本领中的一两个方面,清楚地介绍一种动物朋友的有趣之处。学会认真倾听他人的介绍,对于不明白的地方,能礼貌地提问。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情景创设、自主学习、评价激励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课时安排: 9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孩子们,校园趣味科学节即将拉开帷幕啦!本届科学节主题为“大自然的秘密”,节日活动丰富,有“我是科普童话演讲家”“我是动物代言人”“我是自然小诗人”等活动,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刚好,我们本册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也是跟自然的科学知识有关,所以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到本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能参与校园科学节,一举两得! ◆明确任务◆ 我是科普童话演讲家———我是动物朋友代言人———我是自然小诗人 设计意图:以校园活动作为语文实践活动的发起,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又能在其中贯穿语文学习活动,以丰富的活动作为任务驱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任务一:我是科普童话演讲家 活动一:感受科普童话趣味 1.老师朗读科普文《青蛙的发育过程》,学生发现科普文和科普童话的不同。 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分别是受精卵,蝌蚪,幼蛙,蛙。到繁殖季节的时候雌蛙会将卵产在水里,雄蛙随即会排出精液,精卵体外受精,慢慢发育成胚胎,形成蝌蚪。蝌蚪会摄食水中的微生物,慢慢长出后肢,前肢,形成幼小的青蛙。幼小的青蛙逐渐离开水,到陆地上,逐渐发育成成蛙。 教师引导总结 : 科学童话注入了人的气息,通过故事的形式来说明科学知识,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风趣活泼,容易吸引同学们。所以,为了吸引其他同学来听听自己讲的科普童话,必须要让自己的语言富有趣味和感染力。 2.朗朗书声,走进文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