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59359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5-10-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813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一、选择题 1.(2023·河南郑州)《晋书》记载,晋明帝曾下诏“吴时将相名贤之胄,有能纂修家训,又忠孝仁义,静己守真,不闻于时者,州郡中正亟以名闻,勿有所遗”。材料反映当时选官( ) A.以门第为主要标准 B.较重视家训和品德 C.决定权在皇帝手中 D.具有公平公正特点 2.(2023·云南玉溪)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 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选官的标准趋向于( ) A.看重道德 B.注重门第 C.依据才学 D.根据军功 3.(2023·云南大理)九品中正制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这一制度( ) A.使中央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 B.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 C.一定程度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4.(2023·湖北荆州)有学者指出:“在唐代统治阶层之中,士族占66.2%,小姓占12.3%,寒素占21.5%。就其统治阶层的社会架构而言,与实施九品官人法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相同的。”据此可知,唐代( ) A.科举制维护了世家大族的利益 B.社会阶层的演化具有渐进性 C.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一脉相承 D.门阀士族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5.(2023·湖南益阳)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对汉唐的相制有如下评论: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朝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相制的变化( )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削弱了君主权力 C.使官僚机构膨胀 D.加强了中央集权 6.(2023·河南驻马店)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这表明两税法的实行旨在( ) A.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B.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C.缓解当时的社会矛盾 D.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 7.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8.唐初诏令,男20、女15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女13,听婚嫁。其目的是( ) A.促进一家一户生产方式的增长 B.促进男女平等观念的形成 C.打压早婚早育的传统风俗习惯 D.恢复社会稳定维护封建统治 9.唐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为“中书门下”,并附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僚属机构。三省与宰相分离,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府署,独立于三省机构之上,宰相也由“坐而论道”的咨询者成为“参总庶务”的政务官。这反映出当时( ) A.三省六部制实际上被废止 B.宰相的职权范围有所扩大 C.君主最高决策权得到强化 D.三省合一的趋势开始出现 10.唐朝前期,世人嫁娶注重门第,之后门第观念逐渐弱化。五代时期,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门第的等级观念消失 B.民族交融改变世人婚姻观 C.世家大族的地位开始上升 D.科举制发展影响社会习俗 二、综合题 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的核心体制,自秦建立,经汉、唐、宋、元不断发展完善,至明清达到顶峰,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1975年发现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竹———云梦秦简共1 155枚,有《秦律十八种》《秦律杂抄》《法律答问》等,内容极其丰富。 材料二 在唐朝,中书省为天子的秘书官,司掌起草诏书敕令、批答臣下的奏章。这些诏书的颁发或敕令的下行,要取得门下省的同意。门下省有反驳的权力,若中书省起草的文稿有不当之处,门下省可批驳,甚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