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历史模拟交流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计48分) 1.如图名为彩绘龙纹陶盘,出土于距今4000多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盘内绘有一个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盘曲的朱红色龙纹。在遗址中,这样的龙盘只在四座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在该陶器所处的这个时空中( ) A.审美取向追求质朴真实 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C.龙已成为政治权力象征 D.栽培作物开始定居生活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 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 ) A.重塑“天人感应”的思想 B.瓦解传统礼乐制度 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 D.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3.北宋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赴杭州任职前,因李方叔日常出行缺少马匹,遂将自己多余的马匹赠予他,并在拟定的契约中说:“恐方叔别获嘉马,不免卖此,故为出公据。”这体现出当时( ) A.马匹交易程序比较繁琐 B.契约具有辅助交易的功能 C.马匹交易管控开始放松 D.契约成为税收的法律凭据 4.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不再提什么“盛世”之类的门而话,而直截了当地呼唤“救亡”,要求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这一变化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推动了早期维新思想兴起 B.增强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 C.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宣告了清朝盛世彻底崩塌 5.19世纪中叶以后,“洋火”“洋油”“洋布”等舶来品日益成为乡村生活的必需品,“细粮米面换物,粗粮玉米裹肚”逐渐成为农民生活写照,花生、烟草、大豆、棉花、桑树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这反映了当时农村( )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商品经济冲击社会结构 C.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经济作物种植占据主导 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晋察冀边区目前施政纲领》《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等文件多以“一切抗日人民”或“一切抗日党派、团体、人民”来统称民主权利主体,其中还特别对“顽固派及伪军官兵”的财产权给予保护。这些纲领的实施( ) A.旨在完善边区民主政治 B.开启了国共合作的道路 C.团结了全民族抗战力量 D.实现了政治体制的转型 7.新中国初期,政府在发行公债的同时,还组织城市工人家庭等社会各界积极参加储蓄。为此,上海等地提出了“功在国家,利在自己”的宣传口号,各地厂矿工会也纷纷成立互助储金会。这些举措旨在 A.形成金融领域的计划体制 B.配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倡导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D.加快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8.1980年,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即让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价格、分配、用工上有自主权,国营工矿交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上实行自主。这些举措旨在( ) A.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B.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D.全面推动国企改革 9.中古时期,西方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多以小型成人的形象出现,如图。自15世纪以来,艺术家们不断创作出顽皮或可爱的儿童形象,如图。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追求理性成为时代共识 C.启蒙运动关注民众生活 D.宗教改革开启人性觉醒 10.如图反映了1811—1860年间英国每100千克棉纱平均价格的变化,导致价格指数变动的主要因素是( ) A.掠夺殖民地降低原材料价格 B.圈地运动冲击英国棉花种植 C.工业革命增强人民的购买力 D.机械化纺纱提高劳动生产率 11.1990年6月,在联邦德国同苏联领导人会晤中,联邦德国领导人果断决定大幅度限制本国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