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490214

第三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时1 水的分解课件(共17张PPT内嵌视频)

日期:2025-11-25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1次 大小:954153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视频,内嵌,PPT,17张,分解,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课时1 水的分解 学习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通过水的分解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3.了解分解反应,能对常见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初步建立分类认识物质和变化的意识和观念。 情景导入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学习探究 一、水的分解 水的电解实验 电极 两电极 正极端的试管 负极端的试管 现象 比较两试管中现象差异 (1)比较两电极和试管中现象 产生气泡 产生气泡的速度慢 产生气泡的速度慢 负极端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是正极的2倍 表达式:水 氢气+氧气 (H2O) (H2)(O2) 通电 (2)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两试管中搜集到的气体成分 电极 正极端的试管 负极端的试管 现象 解释 气体使燃着的木条 燃得更旺 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正极端产生的是氧气 负极端产生的是氢气 正极 负极 解析:电解水时负极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A错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错误。 C 例 1 如图为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分析:正极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 B. 变化分析: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 作用分析: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是为了增强 导电性 D. 结论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原子的重新组合的过程。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二、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把下列化学反应分成两组,并说出你的理由。 水 氢气 + 氧气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镁 + 氧气 氧化镁 点燃 (1) 碳酸 二氧化碳 + 水 (2) (3) (4) 通电 加热 点燃 反应物一种,生成物为两种 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为一种 1.分解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分解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化学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项目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概念 特点 表达式 相同点 实例 2.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比较 水 氧气 + 氢气 氧化汞 汞+氧气 通电 加热 氢气+氧气 水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点燃 一变多 多变一 A+B+……→C A→B+C+……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 一种物质的反应 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 其他物质的反应 都是基本反应类型之一 解析: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A错误;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B错误;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C错误;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属于分解反应,D正确。 D 例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镁 + 氧气 → 氧化镁 B. 蜡烛 + 氧气 → 水 + 二氧化碳 C. 氢气 + 氯气 → 氯化氢 D.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 + 二氧化碳 + 水 课堂小结 水的分解 分解反应 一变多 多变一 化合反应 2.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 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随 堂 测试 2.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分子的能量 B.水分子的原子构成 C.水分子的空间结构 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D 1.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 该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