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热爱的表达 ———《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联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 反复诵读,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 体会两首诗艺术风格的差异,了解新诗不同流派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 知人论世,分析不同抒情方法在新诗中的运用。 文化传承与理解 把握两首诗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追求与情怀。 【学习重点】 体会两首诗艺术风格的差异,了解新诗不同流派的特点。 【学习难点】 把握两首诗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追求与情怀。 【课时安排】 1课时。 导入: 一个世纪以前,梁启超先生发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在五四文学革命的大背景下,胡适的《尝试》、郭沫若的《女神》横空出世,新诗初登文坛,引起社会轰动。诗人们在中西文化碰撞中,或继承或打破,或吸纳或改造,开辟出一片片不同风格流派的新诗的天地。 今天,我们走进现代新诗的两首名篇,感受它们不同的情感与风格。 活动一:整体感知 感受两种热爱(10分钟) 1.自由朗读诗歌,《大堰河》《再别康桥》两首诗歌分别在写谁?诗人和“她”是怎样的关系? 明确:“我”与“大堰河”母亲 ;“我”与“康桥” 母校。 2.请概括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及情感。 明确:①艾青对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②徐志摩作别母校时的所见所想所感,表达了对康桥无限的留恋、依恋和迷恋。 活动二:比较阅读 体悟艺术表达(30分钟) 1.小组合作探究:艾青的诗在写“母亲”,母亲之恩在于养育;徐志摩在写母校,母校之恩在于启蒙。两位诗人都曾留学国外,受到西方美学、艺术的影响。这两首诗都是他们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名作。两位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两首诗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比较角度 《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 日常生活意象(细节描写): 景物意象(描写性意象): 云彩、金柳、青荇、潭水…… 抚养乳儿、做饭、洗衣、缝补、养 意 象 鸡、喂猪、晾晒、忙年节、夸赞乳 儿、做乳儿成婚的梦、临终呼唤乳儿名字、凄苦死去、丈夫打骂、 丈夫落泪、丈夫醉酒死去…… 勤劳善良、质朴仁厚、慈爱无私、 柔美、静谧、自由…… 意象(形象)特点 安天乐命、任劳任怨、 贫苦艰辛、平凡伟大…… 寓抒情于叙事+直抒胸臆 融情入境、虚实结合 表达技巧 比喻、比拟、想象、叠字、反复、顶针…… 对比、排比、呼告、反复…… 语言特点 朴实、真挚 三美 抒情风格 直接强烈 委婉含蓄 散文化自由体诗歌 新格律诗 形式韵律 全诗 13 节,4-16 行不等, 共 7 节,每节 4 行,字数相近; 每行 2-22字,参差不一。 偶数句押韵。 2.《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说大堰河有“紫色的灵魂”,这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观点一: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大堰河的一生尝遍了“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付出超负荷的体力,忍受无边的奴役却依然贫穷;他爱自己的乳儿,却在梦未醒的时候“含泪的去了”。他的一生是痛苦的,所以“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 观点二:紫色是一种高贵的颜色。大堰河勤劳、无私、慈爱,像疼爱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疼爱乳儿,这伟大无私的母爱让诗人情不自禁的歌颂。“紫色的灵魂”就是高贵的灵魂。 观点三: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混合色。红色表示大堰河活着的时候非常热情,像火一样温暖他人,而蓝色表示她死后非常安详。 3.“新月派”提倡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再别康桥》一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明确:(1)音乐美。①每一节的第二、四句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②节奏感强,抑扬顿挫,朗朗上口。③回环复沓,运用叠词。④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2)建筑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