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49978

第二课 天人合一 情景交… 配套教学设计(2)

日期:2024-06-18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368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二,天人合一,情景,配套,教学设计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2)认知目标:①感受绘画中的借景抒情和中国人独特的自然观与审美观。②初步理解对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3)能力目标: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有意境的山水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诗句散文。 2新设计 (一)欣赏导入 多媒体课件画面出现关山月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这幅画是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师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略。) 师: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传统绘画中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合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二)讨论探究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形式上的不同 对比《渔庄秋霁图》和《干草车》 中国山水画 西方风景画 散点透视、远看、近看均可(画面) 焦点透视(看画面) 崇高气韵生动 追求光色变化(看画面) 讲究笔墨情趣(画面帮助理解) 遵循自然真实 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物我两分,忠实再现 教师总结: 1中国山水画讲究人在画中游。在一幅画中同时表现可以行走,可以居住,可以浏览,可以仰望的多种时间和空间。中国山水画有多个视点,即散点透视;而西洋油画则是焦点透视。对比分析黄宾虹的《山水》与油画《雅典学院》。 2中国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注重表现内在的精神气质,画面才能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提问学生:看到画面你有怎样的感受?)“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塑造了一个在漫天大雪中孤舟垂钓的老渔翁的形象,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坚忍不拔的性格。流露出自己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感情,整个画面寒冷、寂静。西方风景画追求光照射到景物上的亮和暗变化。《干草车》 3中国山水画讲究笔墨的趣味性。(可提问学生:你感受到画面表现一种什么怎样的趣味性?)八大山人的山水画作品,用一块块浓墨、淡墨表示树木植被,体会一种墨的趣味。西方风景画遵循自然真实,尊重客观现实。《干草车》中国山水画要求要投入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西方风景画是物我两分,忠实地表现客观事物,真实的再现。 (三)学会欣赏 A、多媒体画面出现《渔庄秋霁图》 (1)画家表现了什么地方的景色?讨论分析画面的构图、空白、墨色。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意境? 倪瓒:江苏无锡人,原家富足,后家道中落,遂变卖家资,浪迹太湖一带。隐居江湖,洁身自好,过着飘逸淡泊的生活。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三段式”平远构图法显露个人特色。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景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不着一笔,以虚为实;下段为近景,坡上几棵稀疏的枯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他的画面冷落荒凉的情调,也表现了当时处在外族统治下的一部分汉族知识分子的内心苦闷。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构图:“三段式”平远构图法。笔墨:浓、淡相间,剔透松灵的笔墨。空白:国画中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之说。这幅画中中景空白较大,是一片浩翰而平静的水面,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意境: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临孤寂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