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1.4动物的适应能力 阅读 小鱼和蚂蚁是怎么感知天要下雨的? 快要下雨了 阅读 还有哪些动物有感知外界环境的本领?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动物会怎样呢? 实验 "逃出包围圈" 在蚂蚁的周围用樟脑丸画一个圈,看蚂蚁会逃出这个圈吗?试着分析原因。 蚂蚁周围的樟脑丸圈数增加,蚂蚁会怎样?这又是什么原因? 实验 "逃出包围圈" 实验现象: 1.用樟脑丸画一个圈,蚂蚁碰到圈后就马上掉头了,再次碰到圈后再改变方向,连续试了好多次,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奋力冲了出去。 2.增加蚂蚁周围的樟脑丸圈数,蚂蚁逃出第一层包围圈废了不少功夫,逃出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就比较轻松。 实验结论: 蚂蚁具有感知环境的能力,同时又有适应环境的能力。 (课本P10) 阅读 动物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课本P11) 变色蜥蜴的皮肤可在不同环境中变色,从而达到完美的伪装效果。 大象跺脚能使地面产生震动,从而向其他同伴发出警告,提醒它们发生了危险,要迅速逃离。 鹰类的翅膀很宽,尾巴呈扇形,飞行时主要飞羽全部展开,羽毛之间的缝可以防备狂风,从而在山峡间不稳定的气流中保持稳定。 鱼鳍能够帮助鱼在水里保持平衡,从而自由游动。 小结 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并用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课本P11) 阅读 动物的感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课本P11右侧小贴士) 大多数鸟类能够选用植物纤维、树枝、树叶、杂草、泥土、兽毛或鸟羽等筑巢。鸟巢使鸟卵不致滚落并能均匀受到亲鸟体温的孵化,还有利于亲鸟喂养雏鸟。鸟巢还能减缓热量散失,防止其他动物攻击等。筑巢是一些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 调查 动物对季节变化的适应 观察身边常见动物的身体特征,调查它们是如何适应季节变化的。 飞回北方 辛勤工作 扇动耳朵散热 完成《动物的适应能力P11—P12》 课堂作业 课堂练习 1.鱼的侧线是一种特殊的感官,鱼利用它可以( ) A.感知水温 B.感知水体震动 C.以上都是 2.下面动物的行为中,不能说明动物对环境有适应能力的是( )。 A.兔子换毛 B.大雁迁徙 C.羊吃草 3.大熊猫黑白相间的外表是为了( )。 A.躲避天敌 B.适应季节变化 C.感知环境 课堂练习 4.某小岛上经常刮大风,岛上生存着许多无翅或残翅昆虫。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适应大风环境 B.无翅或残翅昆虫更能躲避天敌追杀 C.有翅昆虫被天敌捕食了 5.科学家发现生活在黄色沙地的沙漠蛙肤色以黄色为主,而生活在绿色田野中的青蛙肤色都接近绿色,这种现象说明( )。 A.环境会适应动物 B.动物会适应环境 C.生物会影响环境 课堂练习 取50粒大米和50粒绿豆,混在一起。把一张A4白纸的四边名折起1厘米,像盒盖那样。把大米和绿豆撒在白纸上。如果用筷子(镊子)把它们夹起来,分别放在不同的盘子里,你会选择夹取大米还是绿豆 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1.和家人一起参与这个活动。记录最先夹干净的是什么,自己的选择正确吗 2.把白纸换成绿色的卡纸,重复上面的活动,你会选择夹取大米还是绿豆 课堂练习 取50粒大米和50粒绿豆,混在一起。把一张A4白纸的四边名折起1厘米,像盒盖那样。把大米和绿豆撒在白纸上。如果用筷子(镊子)把它们夹起来,分别放在不同的盘子里,你会选择夹取大米还是绿豆 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3.如果把大米和绿豆看成一种动物在不同环境中的颜色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 动物会通过皮肤适应环境的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