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0509124
5.《阿Q正传》《边城》联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95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张
阿Q正传
,
边城
,
联读
,
教学设计
,
2023-2024
,
学年
《阿Q正传(节选)》《边城(节选)》联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小说内容,分析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风貌和群体人物性格; 2.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索民族心理; 3. 深入体会作者对乡土社会与普通民众的深切关怀,理解作品感时忧国的精神。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探究民族心理。 三、教学方法 浏览法、内容提要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贾平凹的秦岭和商州、阿来的川西北高原、刘震云的中州故土、毕飞宇的江淮水乡、莫言的高密东北乡的红高粱大地......作家常常以自己的家乡为原型构建文学乡村,折射时代的变迁,探索民族心理和人类命运。莫言在获得2011年茅盾文学奖后说:“我有野心把高密东北乡当作中国的缩影,我还希望通过我对故乡的描述,让人们联想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现这一现象后,我校扬帆文学社决定组织一次“最能洞见中国的文学乡村”评选活动,未庄和茶峒成为了同学们热议的对象。今天,让我们一起研习《阿Q正传》《边城》,走进两座村庄,发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为两个乡村的入选提供依据。 (二)任务一:梳理情节,品乡事之趣 来到村外,未庄和茶峒都有阵阵笑声欢呼声传来,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两篇小说,梳理情节,找出村民们聚集后为何事而欢乐,体现了村民们怎样的审美情趣。 预设答案:《阿Q正传》中群体的欢乐主要来自于“欺负小尼姑、捉弄阿Q、押牌宝”三件事,前两件事的本质是一样的,表现出村民们欺凌弱小、没有同情心、冷漠、麻木的特点,”押牌宝”是枯燥麻木生活的一点刺激,而阿Q好不容易赢了一次却又被抢走了,表现出村民们看重利益,为金钱不择手段的一面。三件趣事反映出村民们低级、庸俗的审美趣味。 《边城》中的欢呼声主要来自于“赛龙船、捉鸭子”,自然、原始、健康、优美。 (三)任务二:走近人物,析乡情之别 进入村庄,我们去认识两个村庄的乡民,分析他们的人际关系。小组展开讨论,完成下面的表格。 篇目 村民称谓 人际关系 人际环境原因 《阿Q正传》 阿Q、赵老太爷、钱老太爷、王癞胡、假洋鬼子(秃儿、驴)、小尼姑(秃儿) 等级分明、欺软怕硬、贪慕权势、冷漠虚伪 辛亥革命后,革命不彻底性,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 礼治格局。 《边城》 顺顺、天保(大老)、傩送(二老)、爷爷、翠翠。 军与民、官与民。穷人与富人,爷爷与卖皮纸商人,爷爷与代理看船的,翠翠与傩送,顺顺与儿子,翠翠与爷爷。 没有阶级,人人平等,善良温暖。 封闭式的环境,落后的生活方式。 自然伦理,道德传统。 (四)任务三:探究主旨,察乡土之思 走出乡村,掩卷遐思,《阿Q正传》和《边城》都创作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两个作家却创造出了两个迥异的文学乡村,一个灰暗丑陋,一个美丽温馨。如此鲜明的两极化,其原因是什么?请大家写一段不少于50字的文学评论。 (展示学生的答案,适当补充) 茶峒未庄,一美一丑,截然不同,哪个村庄更能反映当时中国的特点? 同学们异口同声:未庄。可是沈从文还有两段话,也许会让我们有所转变。 沈从文曾说:“我的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最明显的事,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来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利惟实庸俗人生观。” 从沈从文自己的话来看,当我们越觉得茶峒美,茶峒人美,现实就越是糟糕;边城不只是地理位置上偏远之地,更是远离物欲横流、精神堕落的现代文明的圣洁之地。 沈从文和鲁迅思想殊途同归,只是角度不同:鲁迅是着力批判打破,目的是告诉大家未庄是丑的,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北京市育才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无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3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阿房宫赋》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2025-04-30)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2025-04-30)
河北省2025届新高考临门卷4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04-30)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