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课后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借助注释读懂诗歌内容。 2.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背诵诗歌,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体会诗人淡泊闲适的情怀。 2.正确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 1.鉴赏诗歌,知人论世,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2.体会诗歌的“诗中有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歌的发展鼎盛时期是唐朝。唐朝诗人名家辈出,风格多样,有飘逸洒脱的诗仙李白,有沉郁顿挫的诗圣杜甫,有瑰丽奇绝的诗鬼李贺。今天课外古诗词诵读又向我们推荐了一位唐朝的大家,他不仅精通音律,而且画功了得,更是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在17岁的时候,凭借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而震撼了整个文坛,苏轼评价他的诗画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没错,他就是诗人王维。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竹里馆,与王维来一场精神上的邂逅。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借助注释读懂诗歌内容。 2. 品读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3. 背诵诗歌,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 三.知人论世 PPT出示: 1.走近作者 王维(约701-761),字摩诘,唐朝太原祁州人(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杰出诗人、画家。他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并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比较消极,追慕隐逸恬静,又皈依佛教,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2.了解创作背景 王维晚年曾隐居陕西蓝田的辋川,这里环境清幽,以湖为中心,他在屋舍旁边依自然景物自设了二十几个景点,比如“白石滩”、“临湖亭”等,其中将自然界的竹林划为自己的“竹里馆”,所谓“竹里馆”便是建在竹林深处的屋舍。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宁静、淡泊的情怀。 四.自读诗歌 自读诗歌,标识难字节奏,读准字音停顿。 1.初读诗歌,标注难字读音; 2.把握本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3.用“/”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 4.再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在有节奏的地方停顿,将尾韵拉长,尽量去读出诗歌的音韵之美。 五.默读诗歌 默读诗歌,结合课旁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PPT出示: 第一二句中 幽篁意思是幽深的竹林,长啸,本意是指搓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意思就是诗人独自闲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第三四句中 相照是指月亮照耀我,意思是明月来陪伴我,所以后两句 可理解为幽深的竹林里无人知道我在这儿,只有明月来陪伴我。 六 品读诗歌 品读诗歌,深入情境感知,体会诗歌情感。 思考: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志趣呢? 明确:诗人所处的环境诗歌首句就有交代:独坐幽篁里,“幽篁”是指幽深的竹林。竹,这种植物在中华文化中有独特的精神含义。 竹枝干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人们赋予它心虚节坚、坚忍不拔、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诗人独坐幽竹之中,是表示自己具有翠竹一样的气节。 独坐竹林本就冷清寂静,而诗人时而弹琴,时而长啸的举动,打破了寂静,却又更显寂静,此处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以有声来衬无声,更加凸显出竹林的清幽恬静。 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着古琴,撮口长啸,这样的文人雅士之举,表现了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的志趣。 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歌蕴含了什么情感? 明确: “明月来相照”这一句运用了拟人。诗人在这幽深的竹林中弹琴长啸,但是无人知晓。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明月会来陪伴他。如果说前两句是写声音的话,那么后两句便是写光影了,月上洒下一片清辉,月光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