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304345

第2单元 写作 学习抒情 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5-02-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7次 大小:27686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单元,写作,学习,抒情,课件,42张
  • cover
(课件网) 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古人曾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就是抒情。 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动人”,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 1.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理解其表达效果。 2.学会选择并运用恰当的抒情方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3.培养欣赏身边的美好事物的习惯,丰富自己的情感,锻炼表达情感的能力。 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 “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朱光潜语)。 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作者在叙写了松骨峰战斗的壮烈景象后,用强烈的反问语气,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令人感动且毫不突兀。 恰当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并深化主题。 如《黄河颂》结尾句:“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鲜明、直接地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景仰、对黄河哺育下的祖国英雄儿女的赞美之情。 常见的抒情方式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者不借助别的事物,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情感,就是直接抒情; 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自己体会,则是间接抒情。 在一篇文章中,常常兼用这两种抒情方式。 一般来说,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前面所引《谁是最可爱的人》和《黄河颂》中的语句就是这样。 间接抒情则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例如,《土地的誓言》铺排描述“参天碧绿的白桦林”“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等富有东北地域特点的事物,突出了广阔关东原野的美丽富饶,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 《秋天的怀念》中,“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一句,虽然是平实的叙述,却饱含悲伤、愧疚、悔恨之情。 读读下面两段话,想一想:哪些内容是直接抒情?哪些内容是间接抒情?它们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 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雨的四季》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老山界》 两种抒情方式没有高下之分,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崇尚含蓄美,情感抒发也以间接抒情为主。间接抒情的方法很多,比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用具体、形象的事物衬托抽象的情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是用有代表性的形象暗示思乡之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用景物描写烘托、渲染感情。这种种方法需要在阅读中体会、积累,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抒情大概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明显的,又一种是含蓄的。 作者在记叙了事物之后,情不自禁,附带写一些“快活极了”“好不悲伤啊”一类的话,教人一望而知作者在那里发抒他的感情,这是明显的方式。 作者在记叙了事物之后,不再多说别的话,但读者只要能够吟味作者的记叙,也就会领悟作者所要发抒的感情,这是含蓄的方式。…… 从情味说,两种方式却有点儿不同。 明显的方式比较强烈,好像一阵急风猛雨,逼得读者没有法子不立刻感受。 含蓄的方式比较柔和,好像和风中的柳丝或者月光下的池塘,读者要慢慢地凝想,才能辨出它的情味来。还有一层,作者在一篇抒情文里头兼用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