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14537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语文试题B卷(含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8次 大小:11059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冲刺
  • cover
宁夏固原一中高考冲刺语文试题(B卷)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前,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以来,文学研究界活跃着来自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各种理论。人们所拥有的文学理论从未像现在这般丰富,但在解说诸多看似熟悉的概念和对象时,却从未有现在这么多犹疑和分歧。伊格尔顿的名作《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以“文学是什么”作为导言,却始终没有为文学下定义;卡勒的《文学理论入门》专章讨论“文学是什么”,却以“文学的矛盾”草草收结。如何认识文学的根本性质及存在方式,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伊格尔顿无情地拆解了不少关于文学的定义,但也正是那些审慎的梳理与辨析,为消除分歧、寻求共识提供了可能,使某种具有启发性的“文学观”得以凸显:“它是人们出于某种理由而赋予其高度价值的任何一种作品。”与伊格尔顿小心翼翼地维护“价值”相似,卡勒在描述文学的功能时将“意义”设为落脚点,主张文学“是一种召唤阅读、把读者引入关于意义的问题中去的写作”。 文学始终与特定的“价值”和“意义”密切相关。尤其在经历过20世纪末21世纪初“文学终结论”的冲击以后,我们见证了文学至今仍在存续发展,更有理由确信:文学就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那么,这价值和意义从何而来,又如何表现?注目于作品,曾有论者主张“结构”与“张力”是价值和意义的不竭源泉;聚焦于读者,有论者认为是“审美知觉”和“期待视野”等塑造了价值和意义;环顾社会背景和文化心理,有论者强调“生产机制”及“原型经验”等生产了价值和意义。这些说法各有一定合理性。但笔者更想说的是: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能只是从理论上得到支持或辩护,更有待作家付诸行动。作品总是先由作家创作出来,然后被读者阅读,最后才可能引发关于价值和意义的探讨。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时代的文学有无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取决于这个时代的作家有无创造价值和意义的自觉追求。我们不妨将作家有意识地赋予作品以价值和意义的行为称为“叙事自觉”。作家的叙事自觉越是强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也就越是明晰。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的描绘,至今读来仍富于诗意和美,感:“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大概是作家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但他还敏锐地注意到,作家意图与创作效果之间可能会有差距:“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或许“图谋”甚广,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效果往往不能如愿。我们看重作家的叙事自觉,并不是要求一蹴而就,而是期待他们在实践中逐步臻于纯熟,最终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在成熟的作家身上,我们总能发现他们都拥有可贵的叙事自觉。叙事自觉涵盖面甚广,其中最突出的是两点:他们不仅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情势有充分认识,还对自己所运用的文学形式有独到体会。前者若简称为“当下感”,后者则可称为“形式感”。“当下感”彰显了文学的时代性和现实关怀,“形式感”则显示着文学的审美特性。 (摘编自徐阿兵《当下文学呼唤叙事自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下人们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分歧甚大,原因在于哲学、心理学等过度介入文学研究。 B.21世纪以来文学蓬勃发展,人们对“文学就是价值和意义的载体”达成了普遍共识。 C.文学的价值和意义不需要理论上的探讨,而取决于作家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