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20281

第四单元写作《叙事要有波澜》课件(共23张PPT)【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12654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第四,中职,模块,基础,2023,高教
  • cover
(课件网) 叙事要有波澜 放享 从前,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 虎绘画、题诗,唐伯虎先画了一幅《蟠桃献寿》 接着又在画上题诗,全家老小和亲朋好友都争着 来看。他写的第一句诗是“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接着又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 尘”,大家转怒为喜;写第三句诗“儿孙个个 都是贼”时,在座的怒目相视;紧接着唐伯虎笔 锋一转,写下第四句“偷得蟠桃献至亲”,大家 听后纷纷改颜赞许。 转怒为喜 改颜赞许 举座惊 怒目相视 一位老太太做寿,他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他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 九天仙女下凡尘。(人人喝彩) 儿孙个个都是贼,(儿孙惊怒) 偷得仙桃献至亲。(拍手叫好) 故事导入 放享 从前,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 虎绘画、题诗,唐伯虎先画了一幅《蟠桃献寿》 接着又在画上题诗,全家老小和亲朋好友都争着 来看。他写的第一句诗是“这个婆娘不是人”, 举座皆惊;接着又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 尘”,大家转怒为喜;写第三句诗“儿孙个个 都是贼”时,在座的怒目相视;紧接着唐伯虎笔 锋一转,写下第四句“偷得蟠桃献至亲”,大家 听后纷纷改颜赞许。 转怒为喜 改颜赞许 举座惊 怒目相视 一、了解作文兴波澜的原因; 二、识记几种兴波澜的方法; 三、运用兴波澜的手法构思。  学习目标 什么是波澜? 所谓波澜,就是作者根据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和读者的阅读心理进行构思的一种技巧。简言之,即文章的起伏变化。 为什么要写出波澜? 1.社会事物是复杂的,表现在多面与多变两方面。文章在反映生活时也应该曲折有致、波澜起伏。 2.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写得波澜起伏才能引人入胜的道理。相反,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使人感到呆板、单调、索然寡味。 如何写出事件的波澜? 看例文1,想一想这篇文章中有没有波澜,如果有,请找出来。 猎 狮 伊莉薇娜的弟弟弗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到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弗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尸回家。” 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了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紧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弗莱特”。 【提问】文章有几个波澜? 全文掀起三个波澜: ①巴布别妻携弟非洲打猎。(顺笔)巴布不幸身亡。(逆笔)———第一个波澜 ②伊莉薇娜要求邮回丈夫尸体。(顺笔)去得到一个“狮尸”。(逆笔)———第二个波澜 ③伊莉薇娜再索夫尸。(顺笔)弟回电:“巴布在狮腹内。”———第三个波澜 猎狮—身死—索尸—狮尸—再索尸—在狮腹 怎样才能在叙事的文章中写出事件的波澜? 第一:要善于利用事件本身的曲折性、复杂性。 第二:要了解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方法。 看例文② 慈善家 莱尼斯·拉脱维亚 他有钱,他心软 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 随伸手,入口袋, 慢慢掏……出手帕来。 【提问】这篇文章有没有写出波澜?如果有,那是什么?作者兴波澜的方法是什么? 【点拨】 一个“慈善家”,他很有钱,他很心软,听见穷人哭声就心酸———便伸手到口袋慢慢掏,按常理,他应该掏的是“钱”。可他掏出的却是“手帕”! 至此,情节发生了一个大突转,就把这个慈善家虚伪的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兴波澜的方法叫做“情节突转法”。 例文③ 牧羊犬之死 一对年轻夫妇婚后多年没有小孩,两人颇感寂寞,于是养了一条小狗———一条德国牧羊犬。这条小狗非常可爱,他们精心喂养,把它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慢慢地,这条德国牧羊犬长大了,长得很漂亮,而且成为他们忠诚的朋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