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22661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华栋中学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10-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9次 大小:199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陕西省,学期,答案,试卷,调研,期中
  • cover
试卷类型:A(部编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卷)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鸦片战争时期,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的西方国家是(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2.五口(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通商之后,虽然鸦片走私更加肆无忌惮,但洋货在中国的销售未有明显增加。列强对于这些情形甚为不满,于是发动了( ) A.鸦片战争 B.旅顺大屠杀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钱穆先生评价太平天国道:“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有力证据是( ) A.《知新报》 B.《天朝田亩制度》 C.《时务报》 D.《资政新篇》 4.19世纪60年代,中国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安全遇到了严重威胁,俄、日、法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在反侵略斗争中涌现了很多英雄人物。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左宗棠→保卫台湾 B.刘永福→收复新疆 C.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D.邓世昌→中法战争 5.《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 ) A.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提出“门户开放”照会 C.获得长江通商权利 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6.《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的是( ) A.赔款白银4.5亿两 B.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C.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清政府因萍浏之变,知道革命党的策源地是在日本东京,于是力与日本政府交涉,要求日政府将革命党重要人物逐出日境。”下列属于“革命党”政治组织的是( ) A.“拜上帝会” B.义和团 C.共产国际 D.中国同盟会 8.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许多清朝官员,尤其任职府、县级的汉人官吏,直接投奔革命阵营。上述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是( ) A.武昌起义成功 B.中华民国成立 C.北伐战争胜利 D.五四运动爆发 9.袁世凯复辟令举国哗然,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人为此发起了( ) A.安庆起义 B.广州起义 C.二次革命 D.护国运动 10.下表呈现的是军阀割据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这些后果体现了北洋军阀割据(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阻碍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B.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C.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造成社会局势的动荡 1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批判了一些旧文学技巧,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政治革命 B.文学革命 C.军事革命 D.科技革命 12.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被镇压,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从中得到的认识是( ) A.工人运动不能只在铁路工人中进行 B.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C.必须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D.需要成立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计36分) 1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平中国,敌外国”,所谓“平中国”就是剿灭太平军,“敌外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