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24927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课件(共24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484053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PPT,24张,课件,贾生,诵读
  • cover
(课件网) 贾 生 李商隐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了解本诗的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 学习目标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人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诗人简介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诵读诗歌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咨询,征求意见。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人能比。 译文:汉文帝为了求贤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读懂诗意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惜。 徒然。 指汉文帝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指百姓。 译文:可惜的是虽然谈到三更半夜竟是白白的向前移席,因为他问的并不是关心天下百姓,而是鬼神。 宣室求贤访逐臣 “求”“访”赞扬了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侍贤态度之诚所谓求贤若渴、网罗贤才。 赏读诗句 贾生才调更无伦 “汉文帝对贾谊的赞赏,赞赏他的“才调”,即才华气质,与更无论”在赞叹配合,令人宛见贾生才俊不凡、华才照人的精神风貌。这两句表现了文帝对贾谊的器重。 可怜夜半虚前席 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汉文帝移膝靠近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的情景。 不问苍生问鬼神 “问”与“不问”的对照百终极其犀利,辛辣的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至极,不关心国家民生,只关心鬼神、服药求仙之事。 思考:诗歌中前三句是如何写文帝与贾生的?分别突出了两个人什么形象特点? 文帝 求访 前席 贾生 才调 无伦 求贤若渴,虚怀若谷 虚心垂询,凝神倾听 才华高超 意气风发,神采照人 赏诗悟理 思考:诗中进行了怎样的对比? 先扬后抑:如果要批评、贬斥某人(物)的不良之处,不是一开始就直接指责,而是用假托的方式,先说其 “好处”,在读者心存怀疑之时,作者再由所谓“好处”转而揭示其害处,由“赞美”转为指责。 不问苍生问鬼神 皇帝 垂问求贤 皇帝 不顾国计民生 扬 抑 贾生,名谊,又称贾太傅、贾长沙。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 《史记 屈贾列传》载: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仕途坎坷的李商隐 年轻时即以文才受令狐楚的赏识,可是李商隐却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之女结婚。当时牛李党争正在尖锐时期,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则与李党有关。 宣宗即位以后,牛党当权,令狐楚儿子当了宰相,打击一切与李党有关的人,从此李商隐一直被压抑而抬不起头。几次到长安活动,只补得了一个太常博士。最后死于荥阳,年仅四十七岁。 古人(贾谊) 今人(李商隐) 晚唐著名诗人。 武宗好仙,荒废国事。宦官弄权。 牛李党争,深受其害。 辗转藩镇,潦倒终身。 逐臣 才调无伦 被问鬼神 心系汉室 相同点:仕途坎坷,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