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27713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11087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贾生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贾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 3、了解本诗托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欣赏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特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了解唐诗 构建框架 唐诗分成四个特征鲜明的时期 师说:国运江河日下,末日的来临不可逆转,杜牧与李商隐的出现,为大唐诗国的灿烂涂抹了最后一笔余晖。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著名诗人。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被广为传诵。代表作《夜雨寄北》《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 【创作背景】 晚唐时期,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李商隐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李商隐被卷入了牛李党争,屡遭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 【相关人物】 贾谊(前200-前168),又称贾太傅、贾长沙。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二十三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一称《治安策》)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最著。 【自主学习】 认真朗读诗歌及课下注释,疏通诗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精读课文时解决。 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读诗歌】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读,听读、速读、齐读———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二读,自由读———读懂字义、读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诗意: 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诗意: 可惜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 【深入理解】 【体悟情感】 诗人作此诗时,刚刚结束了漫长的京城求仕生涯,被迫到当时的荒陲绝域广西去谋职。这种失意和辛酸对他来说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诗人在失望之际想到了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典型———贾谊的遭遇,所以赋诗以抒怀。 手法:借古讽今 【主旨】 本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 ①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讽刺汉文帝实则是在讽刺唐皇。 晚唐的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 ②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诗中的贾谊正是诗人自己的化身。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朝廷党争十分激烈,牛李两党之争牵动了整个政局。李商隐最初受恩于属于牛党的令狐家族,进士及第后,他又到属于李党的王茂元幕府中做书记并做了他的女婿。因此牛党的人骂他“背恩”,在李党失势之后牛党执政期间,李商隐一直遭受排挤,得不到重用。所以他虽有报国济世之才,但无法施展。 总而言之,讽汉文实则刺唐帝,怜贾生实则自怜。 【板书设计】 【拓展迁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景阳井 (李商隐) 景阳宫井剩堪悲,不尽龙鸾誓死期。 肠断吴王宫外水,浊泥犹得葬西施。 结论:因为不能直接抨击当朝,所以,只能借古讽今。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