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32227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12次 大小:168368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课件网) 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还记得三年级时学过这些古诗描绘的是什么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呢?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春节: 放爆竹 喝屠苏酒 贴春联 守岁 吃团圆饭 重阳节: 登高 插茱萸 赏菊 饮菊花酒 清明节: 烧香祭祖 踏青 古诗三首 3 第一课时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与传统节日有关的三首古诗,一起去了解古诗中的节日习俗吧。 寒 食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民俗节日之一,以禁火为标志。有观点认为,寒食禁火的习俗源于“改火”,即每年熄灭旧火、重取新火,从而避免陈疾,获得新的生命力。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权贵大臣,以示恩宠。 寒食节的源头,应为远古时期人类的火崇拜,古人的生活离不开火,但是火又往往给人类造成极大的灾害,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要祀火。各家所祀之火,每年又要止熄一次,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称为改火。改火时,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称为人牺,相沿成俗,便形成了禁火节,后来又转化为寒食节,用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当晋文公得知介子推携其老母躲进绵山,过起隐居生活时,便多次派人召请其上朝受封,介子不愿夸功争宠执意不出。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有人献计放火烧山,认为介于推是个孝子,他一定会保护老母下山避火。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树下,晋文公极为愧疚痛悔,大哭之后下令将介子推厚葬,又将其遇难之日定为寒食节,全国严禁举火,无论何人一律不准吃热的食物,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之意。 寒食节的由来 韩翃 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诗工整清丽,多流连光景和唱酬赠别之作。今存《韩君平集》三卷。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初读课文 解诗题 明诗意 大意: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唐代都城长安, 今西安。 明诗意 夜色降临 大意: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青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以汉喻唐”的写法 运用汉代的典故 讽刺权贵豪门得宠专权,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 长安春景图 夜晚传烛图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相互照应 按古人风俗,寒食节要折柳插门。 取的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 暗中呼应节日 长安春景图 夜晚传烛图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暮色中,烛光点点,在皇宫和王侯贵戚们的府第间流动,青烟袅袅,飘散在皇宫和各府第之间。 描绘出一派君仁臣乐的承平景象。 读一读 全诗舒缓平和 最后拖长声调 读出青烟袅袅的感觉。 长安春景图 夜晚传烛图 寒食 寒食习俗 传赐新火 结构梳理 主题概括 本诗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景象,唐代常于清明时节取榆柳之火,皇帝也会将新取得的火种赐给 ,以示恩宠。 寒食节 权贵豪门 十五夜望月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 王建 (约767—831后),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王建出身寒微,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