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33467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1《学会尊重》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197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道德,法治,四年级,下册,学会尊重
  • cover
教育部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第1分题)(总第1课) 《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课题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1.课题分析 本单元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一“我的健康成长”第2条“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荣誉感和知耻心,愿反思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第5条“懂得感恩和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欣赏、宽容和尊重他人”。 本单元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爱,能够尊重、宽容他人,并能与自我进行对话在反思自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健康成长。 第一分题“学会尊重”包括“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三个教学课题。 第一个话题“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其中很多人是值得尊重的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即使默默无闻,即使没有取得什么显著成就,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每个人都应当得到尊重。 第二个话题“尊重自己”,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只有尊重自己,才会获得别人的尊重;了解、掌握尊重自己的方法,相信自己的价值,不自我贬低,培养自信心。 第三个话题“尊重他人”,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尊重他人不仅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 三个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逻辑关系且层层递进升华,先让学生在了解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应当得到尊重的基础上延伸到学会尊重自己以及如何尊重他人,并落实到实处,做到知行合一。进一步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继承和发扬,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一个话题: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先从我们尊重的人入手,印发学生思考哪些人值得我们尊重。接着,让学生从那些值得尊重的普通人的故事引出人人都应当得到尊重的主题。最后,教材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每个普通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社会将有哪些变化,促使学生认识到尊重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人际交往的范围已经从家庭、学校扩展到社会生活,其中,“尊重”是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理应学习并发展的基本品质,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学生更多的是尊重家长、老师,对于如何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并没有明确的章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调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在以往的生活中,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学生很容易根据外表、地位、成就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更多的尊重社会名人、伟人,而忽视对默默无闻的普通人的尊重,因此对于“每个人”的范围要做出清晰而明确的界定:此外,经过漫长的假期,学生接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会有陌生感,以假期中学生熟悉的新冠疫情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明确“每个人”这个范围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尊重他人是个人素养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形成尊重他人的人生态度和良好品质,体会到尊重他人的快乐。 能力与方法目标: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促进平等、友善、文明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知识目标: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拥有生而为人的尊严,都应得到尊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图文说明 教材2-3页共有三幅图: 第一幅:情景对话,是学生容易形成的社会认知:我们尊重的对象大多是社会名人、伟人,或是有突出成就的人,或是与自己关系亲近的人。教师要让学生愿意讲述自己尊重的人,要予以理解,同时进一步说明本课所讲的尊重指的是一种平等相待的心态及言行,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还可以尊重哪些人,并说明原因。 第二幅:开杂货店的周阿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思考我们是否尊重过他们,他们是否值得大家尊重。 第三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