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33898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6月高考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459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期,试卷,语文,冲刺,高考,6月
  • cover
勐海中学2024届下学期(6月)高考适应性考试 语 文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4年3月31日,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落下帷幕。本届时装周中,“新中式”设计格外亮眼,在礼服、日常装、职业装、运动服等诸多品类中都能看到“新中式”元素。香云纱、宋锦等独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面料成为“新中式”服装设计师热捧的对象。香云纱是一种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因穿着走路会发出“沙沙”的响声,所以最初叫“响云纱”,谐音为“香云纱”。据说,香云纱制造工艺的灵感来自于珠三角地区渔民的生活经历。一千多年前,为使渔网变得坚硬耐用,渔民会用薯莨汁浸泡渔网。操作过程中,身上的衣服难免染上薯莨汁,下河撒网时染了汁的衣服又会沾满河泥。久而久之,渔民发现这样的衣服会发出黑亮的光泽,而且越穿越柔韧。后来人们根据这个过程制造出了香云纱。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云纱染整工艺极为繁复,包括坯绸准备、浸莨水、晒莨、封莨水、过河泥、摊雾、卷绸等十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十分复杂。浸莨水需先将绸匹置于高浓度的莨水中浸泡半天,其间要用手不断翻动。随后淋洒、涂扫薯莨液6次,再将绸匹置于封槽中用莨水浸泡20次,其间还需将绸匹放在45℃—50℃的莨水中煮练两次。过河泥时,工匠们将灰黑色的纯净河泥搅成糊状,薄敷于经莨水多次浸泡的绸面,让薯莨中的单宁与河泥中的铁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将绸面染成黑褐色。这一操作需在夜间进行,并于天亮前完成,以免因阳光照射,颜色透到绸匹底面。香云纱的制作充分体现了传统手工艺者沉得下心、吃得了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广东顺德是香云纱的发源地之一。顺德附近山麓上随处可见制造香云纱的重要原料———薯莨。这里的薯莨胶质和单宁酸含量丰富,更易着色。珠江水系的大小河流,流至顺德时流速变缓,河里的泥沙逐层沉积,为制造香云纱提供了细腻无沙的河泥。香云纱晾晒需要开阔的草场,顺德的河岸平坦肥沃,适合大面积种植青草,为晒莨提供了合适的场地。2009年,顺德在传统香云纱制造场地建起了香云纱产业园,人们可以在这里真实体验香云纱制造的全流程,真切感受中国人敬天爱物、择物而生的智慧。 近年来,纪录片《香云纱》、综艺节目《传承进行时》等,让传统面料香云纱走进大众视野。网络媒体上爆火的“新中式”服装穿搭视频,吸引大批年轻人关注、了解、热爱香云纱,带动了香云纱消费热潮。 (取材于曹秀娟、陈薇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提起中式服装,人们常常会想到立领、对襟、盘扣等设计,棉、麻、丝等面料,提花、扎染、刺绣等工艺……这些经典元素,共同成就了中式服装的典雅端庄。如今受欢迎的“新中式”服装,保留了传统中式服装的大体形制和诸多元素,结合当代审美和着装习惯进行了改良。比如,对马面裙面料组织和压褶工艺进行调整,使其便于穿搭;对旗袍的腰线和下摆做宽松处理,方便日常穿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穿着“新中式”服装上班、逛街、游览。传统服装通勤化设计的理念,增加了“新中式”服装在普通人生活中的实用价值,推进了“新中式”服装的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化地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 “新中式”的火爆与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陕西西安大唐不夜城周边,汉服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新式汉服租赁、化妆造型、跟拍摄像等全套服务。河南洛阳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打造演艺剧目《唐宫乐宴》,观众可以换上汉服体验诗、乐、茶、礼等传统文化,甚至还能参与剧目演出。这些活动设计使“新中式”服装迅速流行起来,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动了洛阳旅游业的发展。文旅工作者们在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场景创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