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3409

陋室铭 课件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8170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陋室,课件
  • cover
课件33张PPT。刘禹锡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词语;背诵全文。 2、理解主旨,领会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通过学习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情操。《陋室铭》题解 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读来铿锵有力,多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解题:关于“铭”:文人书斋名趣 我国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书斋的命名,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 诸葛亮--茅庐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 朱自清--犹贤博弈斋 梁实秋--雅斋 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刘梦得文集》。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背景知识链接活动一:自主探究———朗读文章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感情。 3、读出节奏。读一读重点字词1.辨音识字: 德馨( ) 苔( )痕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何陋( ) 2.辨析多音字: 调素琴( ) / 调动( )你认识吗?3.辨析字形: 馨( )德馨 / 罄( )罄竹难书 牍( )案牍 / 读( )读书 儒( )鸿儒 / 濡( )相濡以沫xīntáidúhónɡ rúshǔlòutiáodiàoxīnqìnɡdúdúrúrú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活动二:品读———读懂内容 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在:动词,在于,在乎。 名:动词,出名,闻名。灵验,神奇。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指示代词,这。斯:只。惟: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上:入:动词,长到、蔓延。映入 苔痕碧绿,蔓延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博学的人。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鸿儒: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也可以阅读珍贵的佛经。 调弄,这里指弹(琴)。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案牍:公事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宾语前置);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有什么简陋的呢?要求:你们认为这到底是不是一间陋室?请说出你的理由。 甲同学和乙同学在学习《陋室铭》的过程中,相互交换了自己的看法,双方各执己见。 甲同学:文章题目为《陋室铭》,从内容看,这确实是一间陋室。 乙同学:我不同意你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