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大字作品 李商隐 《贾生》 贾生,即贾谊,洛阳人,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培养赏析诗歌的能力 知作者 晴岚萦转双溪畔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他的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他所作的“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李商隐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他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李商隐诗歌集解》,李商隐生活在唐王朝日趋衰败的晚唐时期,屡受排挤,怀才不遇。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用贤于正道的行为,反映晚唐的社会现实。 写作背景 诵诗韵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diào 解诗意 晴岚萦转双溪畔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诗意:汉文帝在宣室咨询被放逐的大臣,贾谊的政治才能更是无人能比。 汉代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咨询,征求意见。 被放逐的大臣。这里指曾被贬到长沙的贾谊。 才华,这里指贾谊的政治才能。 无人能比。 赏析: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义。 首句的一“求”一“访”,仿佛在热烈赞颂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 第二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意:可惜深夜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而是关心鬼神之事。 可惜 徒然 指汉文帝在座席上向前移动,靠近贾谊,以便更好地倾听。 指百姓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赏析:第三句承接上文,写汉文帝与贾谊谈话时看似虔诚的表现。末句交代了汉文帝“访”的内容,不是治国安民之道,而是鬼神之事。揭露了汉文帝不关心国计民生,自顾求仙访道的嘴脸。 悟诗情 粗茶香漫旧书卷 治国安邦的政治才华 赤胆忠心的爱国情怀 “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 ———贾谊《治安策》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求贤若渴 任人唯贤 深明大义 英才勃发 才气盖世 光彩照人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怀才不遇 求仙访道 荒废国政 不顾民生 欲抑先扬 作者层层铺垫,通过强烈地对照和突然地逆转体现强烈的讽刺力量。 贾谊 李商隐 汉文帝 晚唐皇帝 借古 讽今 讽汉文实刺唐帝 怜贾生实亦自悯 主旨 这首诗托古讽今,借贾谊的遭遇,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1、表现汉文帝诚意十足,贾生才华横溢的诗句是( ) 2、借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诗句是 ( ) 3、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诗句是( ) 4、( ) 两句写汉文帝访求贤才,与下文所问内容形成巨大反差。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课堂小测 2.《贾生》中“可怜”一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在行文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请做简要赏析。 “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是全诗的关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不顾苍生疾苦的批评和愤慨。 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前两句围绕“求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笔锋一转,因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分外有力。 课堂小测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