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559915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课件

日期:2025-05-1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235114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第六,学习,任务,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写作 《“劝学”新说》———议论的现实针对性 任务一 《劝学》《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四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并思考其与观点之间的关系。 《劝学》 观点:学不可以已 写作背景 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并逐渐形成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义而化之”。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归纳:大变革时期———百家争鸣———荀子主张自然为人类服务,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 二者关系:学习属于后天的主观努力,本文强调后天坚持不懈地学习的重要性。此观点是荀子所处时代及其观点的具体表现。 归纳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 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写给李蟠的文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师说 归纳 二者关系 中唐———人才选拔机制与“耻学于师”风———韩愈抨击当时恶劣的风气,宣扬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 针对“士大夫阶层”进行批判,强调从古至今,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反对党八股》 观点:我们应该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写作背景 抗战时期,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我们党在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整顿党的作风、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运动。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2月分别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反对党八股》是“三著”的收官之作,矛头直指当时存在于党内的老八股、老教条和洋八股、洋教条的作风。 二者关系:针对党内出现的各种“八股文”,毛泽东分析问题实质,并给出具体解决方法。 归纳:抗战时期———整风运动———毛泽东抨击当时在党内出现的“八股”文风,提炼出其八大罪状,要求禁绝一切空话,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和文风! 《拿来主义》 面对中外文化遗产,我们应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归纳:“九·一八”事变之后———殖民地化”“全盘西化”———鲁迅对于中外“文化遗产”问题,批判了“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提出“拿来主义”。 “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卖国投降路线,主张“全盘西化”,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写作背景 紧密结合当时社会出现的大讨论,不仅批判了当时存在的错误倾向,而且还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