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欣赏 春江花月夜 目录 学习目标 01 重点难点 02 教学内容 03 课后练习 04 01 学习目标 教 学 目 标 1、审美感知: 通过对该作品的赏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品。 2、艺术表现: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形象是鲜明的。让学生感受它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创意实践: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人的目的。 4、文化理解: 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历史传统,悠久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02 重点难点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1、《春江花月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通过赏析使学生感受到这一点,使该作品成为学生十分熟悉的作品。 2、学唱主题旋律,能够背唱。 3、使学生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特点:“换头合尾”。 教学难点: 使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深远的意境。 教学准备:学生提前收集民族管弦乐队相关艺术文化知识。 03 教学内容 今天,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一首极为好听的乐曲-《春江花月夜》 民族管弦乐队 打击乐 排笙 笛子 箫 管子 笙 唢呐 二胡第二声部 二胡第一声部 中胡 革胡 低音革胡 三弦 古筝 扬琴 指挥 柳琴 琵琶 中阮 大阮 吹 拉 弹 打 管子 吹 箫 笙 唢呐 曲笛 梆笛 排笙 板胡 二胡 中胡 革胡 高胡 拉 柳琴 筝 三弦 扬琴 琵琶 弹 阮 堂鼓 钹 云锣 锣 打 乐器我来了! 《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名为《夕阳箫鼓》是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抒情乐曲。20世纪20年代。上海的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属于多乐段套曲,每一乐段都有小标题。 乐曲介绍 曲式结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 春江花月夜 引子与主题 六次变奏 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花影层台 水深云际 渔歌唱晚 洄澜拍岸 欸乃归舟 尾声 尾声 聆听思考 初听《春江花月夜》后,同学们觉得此曲很美,具体又美在哪些方面? a.美在音色。二胡的音色明亮、抒情,洞箫的音色古朴,琵琶的音色优美、刚劲,古筝的音色悠长。 b.美在意境。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有山有水,有静有动,有远有近,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有典雅古朴的意境,也有优美飘逸意境等。 春江花月夜 听这首曲子,你的脑海中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唱旋律观察乐谱,你能谈谈对“鱼咬尾”的旋律特点 江楼钟鼓 知识拓展 1、鱼咬尾 鱼咬尾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曲调延伸发展的一种手法,即前句(或前段)的末音与后句(或后段)首音相同。 2、换头合尾 换头合尾是我国民间的一种创作手法,即:旋律在重复时,乐句的开头部分做局部变化,将乐句的结尾部分重复出现 隆隆的暮鼓声,徐徐上升的明月, 江风吹拂的微波,频频摇曳的花影, 水浸遥天的景象,悠闲自得的渔歌, 波涛拍岸的回声,橹桨划处的“欸乃”, 归舟远去的幽静。 春江花月夜犹如一幅山水画卷,通过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把多个画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乐曲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引人入胜。 课外创作:请为主题创作合适的歌词。 思考:这首渔歌的旋律有何特点? 每一乐句的旋律都是宽—紧—宽,中间的弱起部分把渔翁丰收后摇橹唱歌的悠闲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请划出这段音乐的旋律线,指出它的特点。 旋律线舒缓流畅,表现了水波起伏的情景。 找出这段旋律的,基本节奏型,模仿的是哪种音乐形象? 的节奏型. 生动地刻画了摇橹的动作,速度由慢到快,显示了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