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红 杏花白》教学设计 执教年级:七年级下册 授课类型:欣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喜欢山西民歌,了解“小调”、认识“开花调”以及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验歌曲中独特的韵味与魅力,并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这首民歌的欣赏,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热爱民族音乐。 二、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旋律、速度、地方风味、歌曲情绪,会哼唱歌曲。。 三、难点:了解作品特点,准确把握作品的地方风格及乡土风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见到大家非常高兴。作为见面礼老师想带给大家一首民歌表演唱。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生:…… 师:老师唱一句,大家就知道是哪个地方的民歌了。(演唱《人说山西好风光》) 生:山西 师:大家还听过其他的山西民歌吗 (有)你唱两句,(无)师唱《走西口》.这是山西非常出名的民歌《走西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下去听一听.山西是民歌之乡,各地的民歌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山歌、号子、小调、秧歌、套曲。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是除了以前学过的山歌、小号之外的另一种小调体裁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二)聆听与感受 初听歌曲,听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感受这首小调歌曲的旋律特点和情绪。 听完以后,提问:a.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 生:…… 师:引导,曲调是优美婉转的还是豪迈有力的? 板书:优美婉转 b.谁能用简单的词语说一说这首歌曲的带给你的情绪是 生:…… 师:对,感受到一丝的忧伤 2、介绍歌曲背景 在一首优美婉转的旋律中,怎么会让人感受到一丝忧伤呢?这就和歌曲的原背景有关了。当时,年仅十八岁的姑娘刘梅因家庭原因被迫嫁给一个大她好几十岁的老头子,她肯定不愿意吧。于是她躲婚而翻山越岭去找自己心上人想办法。所以在优美婉转的歌曲旋律中,又隐约带着一丝忧伤.无奈的情绪。那么请同学们告诉我,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歌曲?(预设回答不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对,是一首典型的爱情歌曲。(板书) (三)深入展开学习 聆听一二段,感受歌曲旋律起伏 师:那么,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歌曲的内涵。接下来,我们再来感受歌曲的旋律走向。把手拿出来,随着旋律一起画一画旋律线。(师带领学生做动作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 生:…… 师:同学们画的很好,我们把刚刚画的旋律线画到黑板上。 请看旋律线。它的高低起伏很(大)。(手指黑板)所看这里,突然高上去又突然落下来。这样的旋律走向,在音乐中叫做高起(低落) 下面,我们再用“U”哼唱旋律,用声音体会这种高起低落的旋律走向。来跟着钢琴伴奏,手拿起来,背打直,轻声。 恩,不错。这种高起低落的旋律走向,在山西民歌中非常常见。这与山西人民生活的环境和自然条件息息相关。我们先通过一段视频了解山西的地理环境。(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我们了解到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地势起伏很大。正是因为这样,所以他们的音乐就形成这种高起低落的音乐风格 2.听音频看乐谱,找歌词特点 师:同学们知道,一首歌曲除了旋律,还有歌词。请听老师的演唱,找出歌词中有特点的字词。 猜想:a.学生会说歌词中的方言“我(额 俺)、就(zou)、呆(dei)” 师:这是山西本地的什么?(方言),歌词中还设有哪些方言? 就像我们的四川话:老师这门说话是不是觉得非常的亲切嘛?巴不巴适?所以用方言演唱更体现了当地的语言特色。 除了这些方言,还有非常有特色的衬词,哪里啊? 学生:“啊个呀呀呆”。 师:很好,这种词在音乐中称为“衬词”。歌曲中的衬词实际就是一种语气词,无实在意义,拥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就像四川民歌(范唱“太阳出来罗喂~”)。像这首歌中的“罗喂、匡扯”一听就知道是四川的衬词,而在这首歌中的“啊个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