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587003

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5032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第一,学习,任务,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单元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单元学习任务的设计特点和依托。 2.指导学生阅读并深入理解单元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及思辨的能力。 3.诵读课文,积累文言文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并掌握词语积累的方法。。 4.启发学生感悟经典,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阅读并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的方法。 2.培养学生表达观点和态度的思辨能力。 教学难点: 1. 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的魅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单元整体内容的设计: 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是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为学习任务群的单元,围绕“中华文化之光”的人文主题,意在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语文素养(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思考其现代意义;2.初步了解儒家、道家思想的特征,体会相关课文论事说理的技巧和风格;3.阅读史传文,要关注文章叙事曲折有序、写人生动传神的特点,尝试理性评价历史叙述中体现的思想观念,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树立正确的历史观;4.写议论性文章,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此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单元学习任务更是给我们学习本单元课程提供抓手。 二、整体感知,单元学习任务: 从整体来看,学习任务一、二主要针对先秦诸子学说及史传作品的思想文化内涵设计,学习任务三从整体单元教学的角度整合本单元,对文化经典在学生阅读基础上的深入探究与思考,充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当然,作为纯文言单元,在学习任务四中知道我们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和语法,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三、具体研读,策略指导: (一)学习任务一 先秦诸子学说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第一个高峰,影响深远,值得我们深入理解。阅读诸子的著作要把握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从中吸取思想养分。学习本单元所选的三篇先秦诸子文章,完成以下任务。 1. 孔子表示“吾与点也”,孟子提倡“保民而王”,庄子重视“依乎天理”。把握这样一些观点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相关文章,也能帮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从这三篇文章中任选一篇,找出并分析文中的重要观点,进而深入理解全文。把自己的思考写出来,与同学讨论。 明确:如何理解每篇文章的内涵,可以尝试方法———列表格。例如: 观点观点内涵表达方式与其他观点的关系吾与点也太平盛世图(民德仁厚,天下归仁的仁的礼乐治国的思想契合);不求仕进、与当时孔子年近70,刚刚结束周游列国,救世之心始终得不到实现产生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心境相契合;既切中孔子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又暗合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哀和感伤。态度明确,内涵表达含蓄有差异:在治理国家方面,子路强调“强兵”,冉有强调“富国”,公西华强调“文明”,曾皙强调“幸福”; 有联系:曾皙强调的“幸福”是是富强、文明的终极目标,目标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既要敢于承担,又要谦逊有礼。(孔子的态度)保民而王美好的政治蓝图:人民衣食无忧,守礼知义,天下归心,远人来附。直接,明确不同于霸道(征战杀伐、武力兼并)依乎天理人世间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应该顺其自然,躲避矛盾,游刃有余的处事,才能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寓言不同于孔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如何理解每篇文章的内涵,可以尝试方法二———对读参证法。例如研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内篇对读参证:1.论语《公冶长篇》(五) 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