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https://preview.21cnjy.com/f2/2024/06/de/def1c961844c12f0dfff876ae42d9559.png)
专项五 古诗文对比阅读 一、[长春赫行实验学校期末]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题目。 (15分) 【材料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鹏之背, 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 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 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材料二】 《神异经》①曰: 北海有大鸟, 其高千里。头文曰“天”,胸文曰“鸡”,左翼文曰“鹫②”,右翼文曰“勤”。左足在海北涯,右足在海南涯。其毛苍,其喙赤,其脚黑,名曰天鸡,一名鹥勤。头河东, 止海央, 唯捕鲸鱼, 死则北海水流。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如雷如风, 惊动天地。 (选自《太平御览》) 【材料三】 北海若曰: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墟也;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 乃知尔丑,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 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 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 又奚以自多 ”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神异经》:中国古代神话志怪小说集。②鹭(yī):鸟名。 1.下面每组中, 两个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或王命急宣( 《三峡》)或时举翼飞(《太平御览》) B.其名为鹏(《北冥有鱼》)有仙则名(《陋室铭》) C.其高千里(《太平御览》)其正色邪(《北冥有鱼》) D.万川归之( 《庄子·秋水》 )鹏之背(《北冥有鱼》) 2. 同学们在读完三则材料后,分别对材料的内容和有关的文学常识进行了分析解读,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小明: 材料 一中 “野马也, 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一句, 看起来和大鹏没什么关系, 为了使语段更加凝练,这句话可以删除。 B.小芳: 材料二中主要介绍了北海“大鸟”的形貌特征和生活习惯,其外貌色彩鲜艳,主要体现在它的毛发是蓝色的,嘴是红色的,脚是黑色的。 C.小美:材料三借物说理,强调说明由于环境的差异,人各有不同,从而告诉我们,人不能被外界环境所束缚,要有长远目光。 D.小智: 扶摇直上、 鹏程万里、 惊天动地,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都出自《庄子》。 3.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B.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C.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D.利不犯触人/不干物/或时举翼飞/其两羽切 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吾在天地之间, 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来具体描写北海的 “大鸟” 请简要分析。 (2分) 6.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和写作手法,完成下面的表格。 (2分) 材料一 材料三 语段中“鹏之徙于南冥也,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说明_①_的道理,给读者带来深层次的启发。 语段中“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 拘于墟也;夏虫 不 可 以语 于 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 束于教也”和材料一同样运用了_②_的写作手法。 ① ② 7.《庄子》延续了上古文化中对动物的审美传统,即借助具体的动物形象传情达意。请结合材料一和链接材料分析大鹏和意怠这两种鸟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分) 【链接材料】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其为鸟也,粉粉翐翐,而似无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