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03526

第3课 水乡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日期:2024-06-2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270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3课,水乡,癞蛤蟆,青蛙,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附件 1: 教学设计 设计者 单位 一 授课 内容 教材来源 书 名:小学音乐教材 -出卷网-:人民音乐-出卷网- 出版日期:2017 年 12 月 内容来源 四 年级 下 册第 三 课《水乡》唱歌课《癞蛤蟆和小青蛙》P17 课名 《癞蛤蟆和小青蛙》 课时 一课时 授课对象 四年级学生 二 目标 设定 依据 课标相关 要求 新课程提出学生通过音乐课程学习,感知、发现、体验和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思维,积极参与创作、表演、展示等艺术实践活动,丰富想象力,运用媒介、技术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与交流,运用形象思维创作生动形象、意蕴健康的艺术作品,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学科核 心素养主要相关 要求 审美感知和艺术表现是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审美感知是对美的特征及其意义与作用的发现、感受、认识和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丰富审美体验。艺术表现是在艺术活动中创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本课通过聆听、演唱、分角色表演与创编等各项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美、旋律美和意境美,并能运用自己的音乐素养进行艺术创编,自信的表演出来,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表现力。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卷网-四年级下册第三课《水乡》,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因长得像而认错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科学知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两段体,第一乐段以跳跃的音程和紧凑的节奏表现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活泼特点。第二乐段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表现癞蛤蟆和小青蛙认错时,从疑惑到观察再到醒悟的过程。歌曲加入了“念白”说唱结合,使歌曲更加的风趣、可爱。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已经不陌生,接触过弱起节奏的歌曲,基本能够对简单的节奏型旋律进行演唱。在上课之前,根据学生的状态,围绕音乐要素,针对性的设计铺垫环节,让学生快速融入教学。 三 学习 目标 目 标 (达成的活 动+目标)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癞蛤蟆合小青蛙》,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能按节奏读歌词 学习力度记号mf和mp,并能运用到歌曲当中 让学生了解保护自然、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的重要性。 知识要点 力度记号中强mf和中弱mp 重 点 并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特点。 难 点 掌握力度记号mf和mp,并能运用到歌曲当中 四教学用具 希沃白板、电子琴、双响筒、自制课题和头饰 五评价任务设计 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 课前:音乐律动 课中:聆听歌曲感受音乐情绪,认识和了解癞蛤蟆和小青蛙的区别 课中:认识力度记号mf和mp,并能正确运用于歌曲中 了解弱起小节 课后:认识小青蛙和癞蛤蟆的益处,明白保护蛙类,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训练节奏感 提升音乐感知力 解决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六教学过程 教 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 运用 评价 要点 设计 意图 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初听歌曲,学习节奏 师生以音乐的形式问好 跟随课件进行音乐节奏律动 3.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动画,创设一个月光下荷塘的情境,插入《森林狂想曲》音乐,伴着蛙叫蝉鸣声讲故事导入新课。 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复习四二拍的强弱关系,从而引出弱起小节。 讲解“念白”,教师范唱,引导学生感受念白的作用 借助打击乐器:双响筒,用师问生答的形式解决重点节奏型 X | X XX X X| X O | 哎 他好像 是谁 呀? 咦 他好像 是谁 呀? 哎 他是我 娃娃 吗? 咦 他是我 爸爸 吗? 设问:用什么音乐元素分别表现小青蛙和癞蛤蟆?利用距离的远近表现声音的强弱,从而引出中强mf和中弱mp 刮奏打击乐器双响筒,让学生聆听并结合生活实际想象是什么动物的声音。想想他们声音的区别? 学生跟着课件拍手拍腿等指示,按音乐节奏进行音乐律动 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