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06715

1古诗三首 村晚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1次 大小:232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三首,村晚,教学设计
  • cover
语文《村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2.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感受自然美和乡村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古诗朗诵音频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村晚》的朗诵音频,营造学习氛围。 2. 提问学生:听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3. 揭示课题,板书《村晚》。 (一)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妙的音频,让我们一起闭上眼睛,静静聆听。(播放《村晚》的朗诵音频) (学生认真聆听)。 老师:好了,同学们,听完这段音频,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首诗的朗诵非常优美,让我仿佛看到了傍晚时分乡村的美景。 学生B:我觉得这首诗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乡村玩耍的情景,感觉很亲切。 老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看来你们都被这首古诗深深吸引了。那么,你们知道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吗? 学生(齐声):村晚! 老师(板书《村晚》):没错,就是《村晚》。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描绘乡村傍晚美景的古诗吧。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纠正发音。 3.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和韵律。 教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好,我看大家都读得很认真。现在,我要检查一下生字认读情况。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这首诗中的生字? 学生:这首诗中的生字有“陂”、“衔”、“漪”。 教师:很好,你读得很准确。那么,其他同学有没有发现这些生字的发音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我觉得“陂”这个字的发音要注意,不要和“坡”混淆了。 教师:非常棒,你提醒得很好。“陂”和“坡”虽然意思相近,但发音确实不同。那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些生字,确保发音正确。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生字) 教师:接下来,我来给大家范读一下这首诗,请大家注意节奏和韵律,然后跟我一起读。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听) 教师:现在,请大家跟我一起读,注意跟上我的节奏。 (学生跟读古诗,教师适时纠正发音和节奏) 教师:很好,大家读得非常流畅。现在,你们对这首诗的大意有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呢?可以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学生:我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傍晚时分,诗人站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他看到了水草丰茂的池塘、远处的青山和落日余晖,还有牧童骑着牛回家的场景。 教师:你的理解非常到位。这首诗确实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傍晚画卷。那么,我们接下来就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这首诗,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细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理解诗意。 2. 教师讲解难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 3.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内容。 教师:请大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尝试解读第一句“草满池塘水满陂”。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理解呢? 学生A:老师,我觉得这句诗描绘的是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面。草长满了池塘,水也溢满了堤岸,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教师:很好,A同学理解得很到位。这句诗确实是在描述乡村的自然美景。那么,我们来看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这句又该怎么理解呢? 学生B:我觉得这句诗是在说,太阳快要落山了,被山峦衔住,倒映在泛着寒光的池水波纹中。这样的画面既美丽又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