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607260

6比尾巴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44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比尾巴》的教学设计内容 设计思路: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好奇和新鲜。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兴趣出发,贯穿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融入情境,读“比赛规则和比赛结果”,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读通句子、会读对话等层次,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多媒体展示有关尾巴的资料,既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真正感受到动物们的尾巴样子有趣,而且各有用处,还让学生创编儿歌、做问答游戏,主动运用了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在前面几个单元,以“识字、拼音”为重点,学生已具备基础的认读水平,因此这篇课文把重点放在了对课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以及对课文的逻辑和意思表达的理解上,难点再通过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观察和仿写。 教材分析: 《比尾巴》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儿歌,以对话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分为两部分:第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是第一部分;第3、4小节同样通过三问三答介绍了公鸡、鸭子和孔雀尾巴的特点,是第二部分。儿歌句式整齐,富有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 1.关注朗读:本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要引导学生读好疑问句和陈述句。 2.关注插图:本文配有六幅插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六种动物的尾巴,教学时结合图片可以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帮助他们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3.关注课后题:本课有两道课后题。第1题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教学时应结合多种方法指导学生背诵,例如结合课文插图回忆。第2题要求学生照样子做问答游戏,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原句的基础上完成此题,学生的回答可以是课本上提供的,也可以是其他动物,句式不变即可。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交换问答角色,学生问教师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继续拓展,做更多的问答游戏。 4.关注科普常识:本文通过对话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等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为学生补充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例如老虎的尾巴也很长,马的尾巴很蓬松等等。 5.关注识字写字:本课学习的偏旁中,八字头与人字头容易混淆,引导学生区分;本课有不少表示事物名称的生字,可以组成词语让学生识记,也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或结合图片去理解;本课要学习新笔画竖提,容易和竖钩混淆,引导学生区分。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在学前教育中大多数孩子们接触过这首儿歌,这些有利因素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其次问答式的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尤其低年级的孩子们好动爱玩,自制力较弱,富于想象,喜欢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因此以情境贯穿整个活动,让学生充当“小小裁判员”融入情境,运用图片板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通过结合图片仿编问答游戏,帮助孩子们积累认知经验,丰富想象,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3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读准字音,读好问句的语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了解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并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1.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3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和竖提1个笔画。 2.读准字音,读好问句的语气,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背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