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34196

9《说“木叶”》 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9-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415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说“木叶”,教学设计,格式,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教学设计 课 题 语言暗示性之美学探讨———《说木叶》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诵读课文3遍。 阅读《说“木叶”》删减古诗词版本。 课文古诗词的相关阅读。 教材内容 分 析 教材分析: 单元:本单元所选篇章是文艺评论和随笔。这些文章或探讨艺术表现的语言形式,或评论某种美学现象。正如单元导言所言,学习本单元需要调动平时阅读作品的艺术体验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还需要尝试参照此文章,对一些作品进行一点分析和论说。所以,探讨、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并及时运用于分析他文、他诗是本单元教学的基本诉求。 本篇:本篇文艺评论是名篇,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用“木叶”而不用“树叶”,又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从而阐发了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此篇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学生对古典诗词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理解,从而理解语言暗示性的美学现象。所以在理解层面上有一定的难度,因而在内容理解上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为后面分析他文、他诗做铺垫。 设计理念 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进行的,期望通过希沃白板这个软件中的蒙层、链接、计时、思维导图、插入音频视频等功能,将文艺评论的生涩抽象变为更加形象。同时对于学生的课后延伸青和绿的区别,也利用希沃软件的拍摄答案上传功能,可以给教师及时的反馈,教师也可以及时评价学生的所想所思。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文艺评论是学生日常接触较少的文体。而且高二上学期的学生对古典诗词虽有积累和学习,但是通过零碎的积累和学习而去理解某种文艺现象背后的实质是有相当大的难度。 学生在阅读上大多停留在泛读和粗读上,文艺鉴赏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所以删繁通文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兴趣和学生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内涵,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质。 培养学生从小处鉴赏、评论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策略: 重点:如何通过“木叶”之例而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策略:删除与还原法、小组合作。 教学难点: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鉴赏学以致用。 策略:教师指导、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师生活动 导入:一号之差一号千里———一字之差一字千里 上课,同学们好。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林庚的说木叶。(板书:说木叶) 同学们,看看,老师的板书有没有犯错啊? 有,少了引号。 那加了引号,这引号在这里是什么作用呢? 预设:生,加了引号,表引用 师:对,加了引号,应该是引用诗词等文学作品的。 同学们,那没加引号的木叶,你们马上想到的是什么? 预设:学校的树,生活中的树。…… “木叶”———引用文艺作品之木叶 木叶———生活中的木叶 同学们,你们看,语文真奇妙呀!一个符号的差别就导致意思相差千里啊!真可谓一号之差,而一号千里啊! 语文真奇妙呀!不仅是一号之差,一号千里。还有一字之差,而一字千里的。这句话可不是我说的。我只是妙语的搬运工而已。这句话是谁说的呢?对,林庚。 我们来看看,林庚是谁呢? 介绍作者 “清华三才子”,“盛唐气象” 同学们,那我们现在找找林庚在《说“木叶”》中哪一段讲到了一字之差,却差之甚远呢? 引出最后一段(全班朗读) 预设:最后一段“木叶”和“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和“树”在概念上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金。 同学们,你们看刚才老师说是一字千里,这是2011年人教版教材写的是一字千里。而现在我们书本上写得是一字千金。大家读读这两个成语意思。 (学生朗读):一字千金是指增损一字,赏予千金。形容文字价值极高,文辞精彩奇妙=生花妙笔 一字千里是指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中,相差一个字,意思就有很大的改变。 现在想想,差别是用哪个更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