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什么是能量 教学目标 1. 观察、分析能量在生活中具体事例,知道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事物的运动变化都离不开能量。 2. 能够探究、分析、描述具体的游戏、实验情境中动能、势能的存在之处,知道动能和势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初步感受能量的大小。 教学重点 认识能量的本领,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 描述生活中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体验动能的材料———棋子2枚;体验势能的材料———小球、米尺,橡皮筋,弹簧。 一、谈话导入,初识能量 质疑:同学们听到铃声都走进了教室,铃声是从哪儿发出的? 这些能量我们看到吗? 小结: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虽然看不到,但是却能感觉到它,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发光或者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 二、弹棋游戏,感知动能 1.你想不想感受一下能量?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小游戏感受能量。 2.游戏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和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速度越快快,动能越大。 三、小球实验,感知势能 1. 出示玻璃球,这个小球具有能量吗?为什么?生:没有,因为它不在运动。 2. 真是这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老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玻璃球和一个沙盘,请你让小球从不同的高度落到沙盘里,仔细观察造成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思考小球是靠什么下落的。注意让小球下落只能直接松手,不能向下用力。 3. 学生实验 4. 汇报:小球在高处具有能量,松手后,能量释放,小球掉落,越高能量越大。 小结:位于高处的物体、发生形变的物体都具有能量,是一种“储存”起来的能量,只有在释放后才能显现,这种能量叫势能,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高度、形变的程度有关。 四、总结拓展 2.各种各样的能量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 2.依据现象,得出合理的结论。 3.注重实验习惯、实验思维方式的培养,引导学生控制变量,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分析现象、得出并交流结论。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能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理解能量形式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量大小与工作效果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 学生材料:冰块、纸片、手电筒、激光笔、玻璃瓶、水。 一、回顾已知,聚焦主题 1.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能量。知道了能量能使物体工作或运动,还了解到动能和势能都是机械能,是能量的两种基本形式。你知道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 2.谈话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各种各样的能量。(板书课题) 二、观察体验,认识热能 观察冰块的融化过程,体验热能作用 1.提问:①老师这里有一些冰块,如果把它握在手里,它会怎么样? ②冰块在融化的时候会有哪些变化?你的手又会有哪些感觉呢? 2.学生观察并体验冰块的融化过程。 3.汇报。 4.提问:为什么放在手里的冰块会融化,同时我们的手会觉得越来越冷呢?你们能从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吗? 5.小结:我们的手具有热能。当手握住冰块时,手上的热能就传递给了冰块。冰块由于吸收了热能,所以开始融化。而我们的手,因为热能变少了,所以手会变冷。冰块融化和手变冷这两种现象是因为热能在其中起着作用,热能在手和冰块间进行了传递。 6.提问:①冰块融化的现象在自然界也经常能见到。例如,到了春天,冰雪会消融。这一现象说明冰雪吸收到了哪种能量? ②这个热能从哪里来? 观察图片,回忆热传递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热能的理解 1.谈话:热能能传递。在这张图中,你能找到哪几种热传递的方式? 2.观察图片,学生讨论 3.汇报 4.小结:热能能通过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的方式,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 5.提问:在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