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一、教材分析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强调“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为体现新课标“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的思想的启迪。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六年级的诗歌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大体上把握诗意”,因此我通过 4 人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借助注释等方法自学理解。诗歌要细细品读的是什么?是诗眼,是佳句,是精妙之处。通过品,品出诗的意韵来。第一、二句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写了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昼和夜说明农民日夜辛劳,各当家是指农家人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各表现出自承担家庭一定的工作,各有个的拿手本事。 三、设计思路 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敬重之情。而第三、四句诗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也和学二字使用的简洁传神。特别是一个“学”字,天真、好学、可爱热爱劳动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这些地方我让学生细细的品,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不但让学生领悟它的表层意思,还要领悟它的深层意思,体会语言的感彩,体会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内涵。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 1.自主识字,认识“昼、耘”两个生字,并会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通过想象画面等方式体验意境,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体会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4.通过课堂指导小练笔,引导学生掌握古诗改写短文的方法。 五、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 六、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诗,齐读课题。 2.一读这个题目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我们在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学过《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还记得这首诗吗?我们来齐背一遍。在我们上册书的第四单元学习古诗时,我们知道“读懂诗歌的题目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现在我要来考考你们。“四时”“杂兴” 3.这首诗的作者是范成大,谁来说说自己对范成大的了解。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一读古诗 1.请大家先把这首古诗自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会读以后用端正的坐姿示意老师。生读。 2.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李若然)近水楼台先得月,机会给你。读的准确无误。 3.这里有个多音字“供”,在表达准备东西给需要的人用时读一声供,如供给、供需、提供、供不应求;在表达奉献或祭祀用的东西时读四声,如供养、供职、供品。你记住了吗? 4.谁再来读一读?(任宇泽)你读出了诗的韵律美。让我们都像任宇泽这样把这首诗齐读一遍。 三、二读古诗 1.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读诗就是要这样读的准确、富有节奏。要想搞清楚古诗讲了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先自由读古诗(借助注释、插图)运用这些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出古诗的大概意思并推选出分享人。老师这儿还有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能帮助你理解诗意。诗中写了哪些人物?诗中的他们分别在干什么、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默读古诗,圈画出来。儿女(指的是谁?)———耘田绩麻童孙———学种瓜老师有个疑问,童孙在学种瓜,他是在跟谁学种瓜?所以这首诗里一共有几代人?这也是范成大为何不说村庄男女而说村庄儿女,不说童子而说童孙。所以古诗里看似平平常常的一个字却是作者锤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