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672436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4-09-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358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浙江省,期中,答案,试卷,语文,考试
  • cover
浙江省丽水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儒家学说的重点。在儒家看来,人与人的关系应当是亲善而仁爱的。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何谓“仁”?樊迟问仁,孔子曰:“爱人。”“爱人”就是真诚无私地关心和爱护他人。人之所以为人,不在于人有身体、有生命,而在于人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在于人应当自觉遵守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就是所谓的“礼”。儒家并不认为一个人天生就是人,只有当一个人知道什么该做,并且切实做到为其所当为、行其所当行的时候,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儒家把这一过程称为“成人”。 道家也讲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儒家强调人应当做什么不同,道家强调人不该做什么。不做什么,即“无为”。但道家所讲的“无为”,并不是简单地不做事,而是不做不该做的事。所以,严格意义上讲,“无为”不是两个字,而是三个字,是“为无为”。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又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事无事”的意思,不是没有作为,也不是没有做事,而是做了一个“无为”,做了一个“无事”。“无为”也是一种“为”。所以,“无为”不是消极意义上的不做事,而是积极意义上的不做事,是不做不该做的事。不做不该做的事,甚至比做该做的事更为艰难。 道家甚至不反对“为”,道家反对的是“争”。道家崇尚的最高的人格境界是“为而不争”。老子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为而不争”与“利而不害”是连成一片的。“利而不害”是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原则。“为而不争”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原则,而这两个基本原则,都源自老子对于水的感悟。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老子看来,水有两个基本特性:一是“利万物”,水是生命之源,水给一切生物带来生机;二是“不争”,水总是向低处流,不与任何事物相争。水的第一个特性,使人感悟到,人应当向水学习,利万物而不是害他物,这就是“利而不害”的原则,是“天之道”,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最高法则。水的第二个特性,使人感悟到,人应当向水学习,不争抢,不能将别人所拥有的,通过强力、抢夺而据为己有,这就是“为而不争”的原则,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老子看来,一个人做到了“为而不争”,就是一个“圣人”。“为而不争”是“圣人之道”,能以“圣人之道”立身,即是“圣人”。“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其利万物而又不争,“故几于道”。人们学道、遵道、守道,而道不可见,水则“几于道”,最接近于道,所以,人们以道为法,应当以水为法。以水为法,就应当“利而不害”,就应当“为而不争”。 有人说,道家反对争,不利于社会发展。道家反对的是“争”,而不是“竞”。“竞”“争”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竞”是齐头并进,是你好,我也希望通过努力像你一样好,所以,“就”也是“为”;而“争”则是争抢、争夺,是通过强力将别人的据为己有,是通过损害他人、打击他人,而谋求自己的私利,是把他人当成自己的障碍,是为了一己之私而不择手段。道家提倡“为而不争”,道家并不反对“竞”。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人可以从道家哲学中获得丰富的思想智慧。 (摘编自罗安宪《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 材料二: 对自己的欲望,道家主张不可恣意,而要有所节制。这包括通过对外在知识追求的限制、管理权力的内收、名利欲望的节制等方法的修炼,以达到应接他人时自己内心安宁与祥和的境界。老子指出“圣人为腹不为目”,是说饮食上保障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必花样繁多,不能奢侈浪费。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