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03933

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5-05-1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599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 一、单选题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纵横 B.将进酒,杯莫停 将:请 C.某所,而母立于兹 而:然而 D.人事音书漫寂寥 漫:徒然,白白地 2.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朝如青丝暮成雪 B.陈王昔时宴平乐 C.会须一饮三百杯 D.与尔同销万古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 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 B.但愿长醉不愿醒 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将进酒,杯莫停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下列各句对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岑夫子”姓岑,“夫子”是对人的尊称,“先生”的意思;“丹丘生”名丹丘,“生”是对年轻人的称呼。 B.“将进酒”是“请您喝酒”的意思,是李白根据诗歌的内容所命的诗题。 C.“钟鼓馔玉”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钟鼓,鸣钟击鼓作乐。馔玉,美好的饮食。馔,吃喝。玉,玉一般美好。 D.置酒会友的并不是李白。“将进酒”是诗人酒酣耳热之际,兴会淋漓之时,将宾作主的狂放之态。 5.对《将进酒》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两句,是诗的主旨句。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束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得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挟天风海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万”表现了豪迈诗情,但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全诗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 ),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_____,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_____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渊明最合苏轼的标准了。只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陶渊明,才是苏轼所愿顶礼膜拜的对象。终唐之世,陶诗并不_____,甚至也未遭李、杜重视。直到苏轼这里,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苏轼发现了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陶诗所表达出来的美,看作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流露出_____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但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王船山不喜欢苏轼,他们都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的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笔走龙蛇 虚张声势 显达 随遇而安 B.笔走龙蛇 矫揉造作 显赫 随波逐流 C.行云流水 矫揉造作 显赫 随遇而安 D.行云流水 虚张声势 显达 随波逐流 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的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B.但他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是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 C.但他通过诗文表达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 D.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